2025年,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后,各学院积极响应并展开协同合作。活动始终围绕“青春建功新时代,实践赋能共发展”的主题,依托多元立体的架构有序推进,旨在引导青年学生磨砺品性、提升能力、奉献力量,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个暑假,众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足迹遍布乡村社区与企业厂矿,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红廉法韵”实践团
7月9日至23日,校团委青年汇智中心“红廉法韵”实践团组织12名法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学子,赴淄博、济宁、临沂3市5县11个村镇开展为期15天的法治廉政主题社会实践。实践团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探访王渔洋故居、孔府、王杰纪念馆等场所,编撰相关对照图鉴、手册及故事集,将红色法治与廉洁文化融入普法;通过分众化宣讲、互动活动等创新形式,设立普法点,协助修订村务细则,与司法机关联合开发评估工具,构建三维赋能体系,破解基层普法和治理难题;还推动设立“法治驿站”“廉政故事角”,相关建议被纳入村规民约,形成长效机制。此次实践探索了“法廉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基石,既让法治与廉洁文化深入乡村,也锻炼了青年学子,提升其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是新时代青年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学思享”社会实践团
8月3日上午,法学院“学思享”实践团赴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开展参观实践。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展墙、油画和文物展柜等方式,深入了解青岛在一战前后的历史变迁。其中,展墙上的时间轴与旧地图、油画中的历史人物群像,以及展柜里的家书、制服等文物,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历史与普通人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深刻理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丰富内涵。活动最后,全体成员在刻有“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的浮雕墙前合影。此次实践让成员们通过实物与场景沉浸式触摸历史,深化了对青岛近代历史的认知,更直观地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关联,进一步坚定了传承历史记忆、担当时代责任的信念,为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厚植家国情怀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课堂。


鲁喀石榴籽社会实践团队
数学与统计学院鲁喀石榴籽社会实践团队赴新疆麦盖提县开展以“乡音通四海,同心共振兴”为主题的推普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针对当地多民族聚居特点,精准施教:深入社区,由维吾尔族成员以双语结合、情景演绎等方式,为不同年龄段居民教授基础拼音、日常用语及文化内涵;在“红领巾小课堂”,通过纠正发音、“看图识字”等趣味活动,帮助低龄儿童学习普通话并了解汉字文化。同时,团队走进农家乐开展助农直播,以普通话介绍产品与当地风土人情,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此次实践将普通话推广与民族交往、经济发展结合,既搭建了民族间的“连心桥”,助力沟通交流与情谊联结;又打造了“致富桥”,赋能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更筑牢了“同心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活动获当地认可,是高校落实推普战略、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擎炬同行”实践团
7月24日,外国语学院“擎炬同行”社会实践团赴淄博市博物馆,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红色淄博”主题展览中的“烽火淄博——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陈列”。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多类展区:在“淄河烽火”展区,观察黑铁山起义时的马步枪,了解淄博人民抗日首战历史;在全面抗日战争展区,驻足“一门忠烈”木匾,聆听冯家六口殉国及马鞍山保卫战事迹;在“军民同心”展区,通过场景复原感受抗日军民生产自救的智慧与决心;在影像资料区,观看历史纪录片,直观感受日军暴行与军民反抗;参观尾声,在镌刻千余名抗日烈士姓名的“英雄墙”前鞠躬缅怀,并开展交流分享。此次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淄博地区抗日战争的光辉历史及当地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直观感受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有助于青年学子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后续红色文化宣传、传承抗战精神奠定基础,激励新时代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