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记忆中的责任与温度——“学思享”社会实践团采访汶川地震救援人员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5-08-15

       814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学思享”社会实践团为探寻汶川地震救援中的责任担当与人文温度,来到杨参谋家中,聆听他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难忘回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杨参谋交流

20085月,时任部队连长的杨参谋随队紧急驰援震区,肩负起打通通往重灾区生命通道的重任。回忆起前往灾区的经历,杨参谋至今历历在目:车队途经茂县、北川时,眼前尽是房屋坍塌、钢筋裸露的景象。官兵们夜间在路边扎营,雨水不断灌入睡袋,当地群众却举着手电送来热水。杨参谋动情地表示,他们并非什么英雄,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但那双手握过的温度与那句“谢谢”,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图为杨参谋回看救援照片

采访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杨参谋于199612月入伍,是一名中共党员,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指导员、师司令部参谋等职。服役期间,他两次获评优秀士兵,多次荣获优秀基层军官称号,还曾立三等功一次,获得多次嘉奖。2011年转业后,他继续在公安战线为人民服务。

采访结束时,杨参谋对实践团成员们殷切嘱托:“要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杨参谋的救援经历让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责任”二字的千钧重量,而军民之间的温情互动更让大家明白,平凡人在危难时刻的坚守与善意,正是民族精神中最动人的底色。大家将带着这份感动与思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践行担当,传递温暖。

图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看杨参谋荣誉奖章

此次采访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灾难面前的责任与担当,更从救援故事中汲取到温暖与力量,为青年一代传承奉献精神、践行使命担当提供了生动指引。

作者:张珂玉李晗毓

摄影:杨中良王明博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