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致力于提升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8月12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学思享”社会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博大花园社区(瑞贤园),开展以“童心向安·护佑未来——学生安全守护之旅”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宣讲活动。活动围绕防溺水、校园欺凌应对、网络安全和日常标识识别四个板块展开,旨在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安全理念深入童心,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水域知识须牢记,清凉一夏方可得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拓展孩子们的防溺水安全知识,活动首先为瑞贤园学子讲述预防和解决溺水情况的基本措施,接着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野外水域的危险性及正确的防溺水方法。让孩子们明白“水中非天堂,涉水请谨慎”,掌握遇到溺水事故时应大声呼救或拨打救助电话,不可私自下水施救的要点。在宣讲过程中,安全防溺水的意识逐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
图为宣讲员为学生讲述防溺水小知识张珂玉 摄
温暖互助挂心间,校园欺凌不可行
校园欺凌不仅会造成肉体或尊严上的伤害,更会对孩子们的心灵造成长期影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困扰孩子的一生。本次宣讲通过欺凌治愈动画,让孩子们知道社会各界人士都在保护着他们的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被欺凌者的绝望,明白既不能做暴力的受害者,更不能成为暴力的实施者。
图为宣讲员为学生播放校园欺凌动画视频卢悦 摄
天上馅饼不曾有,网络安全识慧眼
作为新兴科技力量,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存在巨大隐患。本次宣讲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网络防诈骗的小故事为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网络诈骗不可信、信息安全要坚守,从而提高学生的反诈意识,预防诈骗及信息泄露。在积极的问答互动中,学生们对网络安全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图为宣讲员与学生们关于网络安全的知识互动。张珂玉 摄
安全知识小标识,生活处处有提醒
安全标识是工作场所和公共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确认识和使用安全标识,能帮助学生识别潜在危险并采取预防措施。本次宣讲采用“画图小能手”活动的方式,宣讲员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指导孩子们绘画这些标识,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到安全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学思享”社会实践团从学生需求出发,融教于乐,让安全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心田,用爱和温暖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此次宣讲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安全知识,也带给他们欢乐与关怀。而对于参与其中的大学生而言,这既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具体体现,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大学生们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学以致用、成长成才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安全教育不仅是孩子们的必修课,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安全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张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