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家乡文化根脉并推广普通话,7月16日,信仰·追光实践团星火支教分团于山东省临清市东方世纪小学开展支教活动,面向六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一班学生分别开展家乡文化根脉传承与普通话趣味教学两场特色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差异化教学设计,既激活了运河古城临清的文化记忆,又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优质的语言教育支持,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创新的有机融合。
在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家乡,文化根脉主题课正在进行。志愿者赵峻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临清市的历史沿革、运河文化、非遗技艺等内容,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课堂上,学生们专注聆听,不时记录笔记,眼神中充满对本土文化的好奇与自豪。
六年级一班家乡文化主题课现场
家乡文化主题课旨在通过认知-体验-传承三步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课程内容涵盖了临清贡砖、临清驾鼓等特色文化元素,通过小组讨论、故事分享等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二年级一班的两位大学生志愿者靖荣超和牛春珊,开展趣味普通话教学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设计绕口令挑战赛、儿歌传唱、拼音游戏等环节,让低年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志愿者靖荣超与二年级学生互动教学
活动现场,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们拍手诵读《四是四》《八百标兵》等经典绕口令,通过肢体动作辅助发音练习。在教唱《普通话童谣》时,学生们踊跃举手,争相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志愿者牛春珊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们对标准普通话的兴趣。”
孩子们上讲台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文化自信与语言规范意识。东方世纪小学年纪主任李自防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此类特色课程,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基础语言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靖荣超牛春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