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乡村教育创新路径,打开乡村孩子知识新窗。7月15日至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信仰·追光”实践团星火支教分团的7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走进聊城市临清市唐园镇东方世纪小学,开展为期两周,十六节课的“星火支教,为梦启航”主题实践活动。旨在为孩子们构建起思考未来路径的桥梁,切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教知识,暖心灵,筑希望
支教期间,队伍以“星火支教,为梦启航”为主题,贴合小学生的教学接受程度,将红色教育与体育课程作为支教课程体系的两大支柱,其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孩子们的思想觉悟,有效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为成长注入精神动力与健康活力。红色教育铸魂、体育锻炼强体,在此基础上联动“大学分享课“及“科普增知”、“趣味普通话”等多元课程,形成 “知识传授 — 品格塑造 — 能力培育” 的协同育人体系,全方位助力孩子们实现综合素养的跃升。
《大学分享课》作为支教首课,目的在于为孩子们打开认知外界的窗口,让他们看见大学模样、拓宽视野;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梦想种子,激发学习动力、树立奋斗目标;拉近师生距离,传递温暖与支持,为后续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进课堂,播阳光,圆梦想
“老师,你们来自哪里呀?”“大学是不是特别大?”“老师您今年多大啦?” 面对孩子们稚嫩面庞上闪烁的好奇目光,支教队员俯身为他们一一作答,在轻松的互动中悄然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六年级一班红色教育课程顺利开展。支教队员立足临清本地历史,以《我心中的英雄》《临清 —— 我的家乡》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一场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互动问答环节中,孩子们热情参与。“我的家乡有位英雄叫张自忠。” 一位小男孩的发言引发共鸣。课程让孩子们在了解家乡历史的同时,爱国情怀得以厚植。

图为实践队队员上课,孩子们认真听讲。牛春珊 供图
《大学分享课》顺利开课。支教队员围绕 “人为什么而读书”“大学生活我知道” 等主题,结合自身求学经历现身说法,以生动案例为同学们展开细致讲解。“老师,我觉得读书是为了以后能够挣大钱。”一位同学说到,另有的同学提出“读书是为了开阔眼界。”等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支教队员和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深入而坦诚的交流,思考在互动中不断延申。

图为两名学生在台上发言 魏旭东供图
用真心,献热忱,育未来
二年级一班的普通话课程上热闹非凡,孩子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课堂,积极参与故事朗诵、绕口令、儿歌合唱等丰富的互动环节。支教队员通过专业的发音示范与亲切的语言交流,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课堂氛围愈发融洽。
“老师,我们会唱这首歌!” 一个小女孩兴奋得几乎跳起来,清脆的声音充满期待。支教队员见状温柔回应:“在授课内容结束后,我们大家一起唱好不好?” 简单的对话里满是温情,整个课堂始终洋溢着轻松欢乐的氛围,让普通话学习在愉悦中高效推进。
四年级三班的体育课上,支教队员充分发挥专业所长,首先带领孩子们系统开展热身运动,为后续活动筑牢安全基础;随后,围绕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多项球类运动展开教学,让孩子们在有序的课堂中感受运动魅力,收获技能与快乐。

图为实践队队员指导学生打球,学生认真学习。 靖荣超供图
“支教既是自我成长的历练,更是精神火种的传递。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孩子们带去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帮他们拓宽视野边界,鼓励他们勇敢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队长魏旭东总结说。
(记者 赵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