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简牍密码,传承文明薪火 —— 沂心筑梦实践团参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5-07-31

为深入了解汉代文化遗产,感悟简牍文献的历史价值,7 月下旬,山东理工大学沂心筑梦实践团走进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在泛黄的简牍间开启了一场触摸历史脉络、传承文明根脉的研学实践活动。 

1沂心筑梦实践团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合影

实践团成员首先驻足于“汉墓发掘” 展区,这里通过考古现场复原模型与出土文物,系统展示了雀山汉墓的发掘历程。展柜中,锈蚀的青铜剑、古朴的陶器与竹简一同陈列,无声诉说着两千多年前的生活图景;墙上悬挂的考古日记复印件里,“简牍饱水严重,需紧急脱水保护” 的记录,让成员们深切体会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艰辛与坚守。 

2实践团观摩竹简遗址

“简牍文献” 展区成为最引人入胜的课堂。玻璃展柜内,《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真品(复制品)整齐排列,竹片上的隶书文字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清晰,成员们俯身细看,在讲解员的指引下辨认 “兵者,国之大事” 等字句,在一字一句中感受古代军事智慧的博大精深。展柜中一份标注着 “阴阳五行” 的竹简复制品,详细记录了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哲学思想,讲解员介绍道:“这些竹简不仅是军事著作的宝库,更包含了医学、占卜等多方面内容,为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 成员们认真记录着这些跨越时空的文明密码,不时就竹简文字的释读与内涵展开交流。 

3发掘出土的古代竹简

“典籍传承” 互动体验区,实践团成员通过电子屏查阅了新时代简牍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案例,亲手操作 “竹简数字化保护”“古代典籍现代解读” 等虚拟实践模块,直观感受简牍文化在当代的传承路径。当看到模拟系统中 “简牍数据库建设成果”“数字展览覆盖人群” 等数据时,大家深刻理解了 “让文物活起来,才能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的深刻内涵。

参观尾声,全体成员在博物馆的“文明传承” 留言板上写下感悟,“以简牍为媒,探历史之秘”“让古老智慧照亮当代征程” 等话语,彰显着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文物知识的学习,更是一场深刻的文明洗礼,将把对简牍文化的理解转化为传承动力,在学习中探索历史智慧,用青春力量守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撰稿:彭博 谭硕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