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时,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沂”心筑梦实践团成员已列队站在华东野战区纪念馆前。望着正门上方“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几个鎏金大字,耳边似乎已隐约回荡起那段烽火岁月的回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探究之心,开启了这场红色研学之旅。
图一“沂”心筑梦实践团于华东野战区合影
步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序厅中央的大型雕塑——冲锋的战士们手握钢枪,眼神坚毅地望向远方,底座镌刻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战役名称,瞬间将实践团成员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讲解员是位退伍军人,他沉稳的声音带着实践团成员走进第一个展厅“烽火沂蒙”,玻璃展柜里整齐陈列着泛黄的作战地图、磨损的军用挎包和锈迹斑斑的步枪。“这把‘马步枪’是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枪托上的裂痕是与敌人拼刺时留下的。”他轻抚展柜的动作,让我们下意识放轻了脚步。
图二 “沂”心筑梦实践团于华东野战区纪念馆参观大型雕塑
在“战略决策”展区,一组动态场景复原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昏暗的油灯下,几位指挥员围坐桌前研究战术,墙上投影的电报原文密密麻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字迹力透纸背。不仅如此,讲解员还讲述了“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治伤员、“爆破英雄”马立训舍身炸碉堡等感人事迹,实践团成员神情肃穆,有的成员在笔记本上写下“平凡人在时代洪流中展现的伟大,正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期间,成员们围绕“个人选择与时代使命”展开讨论,认为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真谛,这对当代青年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具有重要启示。
图三 “沂”心筑梦实践团于华东野战区纪念馆参观
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接待青少年研学团队超50万人次。实践团成员们忽然明白,红色研学不只是“参观”,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年轻的目光遇见峥嵘的历史,当青春的思考触碰坚定的信仰,那些镌刻在岁月里的精神密码,便有了新的传承者。
此次华东野战区纪念馆之行,实践团成员不仅重温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在历史细节中体悟到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从对战争历程的认知到对英雄品格的敬仰,从对历史规律的思考到对自身使命的追问,成员们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团成员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把从历史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知识、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作者:李昊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