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解码之旅 ——红土砺行实践团赴山东邹城、曲阜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5-07-26

721日至25日,红土砺行实践团以“探索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耦合机制研究”为主题,深入山东邹城、曲阜等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实地调研,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解码之旅。实践团深入考察了儒家文化发源地与革命遗址的时空关联,探究革命文化如何在这些地区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芽、发展并最终蓬勃兴盛。同时,了解这些地区的传统文化如何通过抗日革命实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活力。

在邹城市博物馆,跟随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实践团参观了陈列的商周时期的铭文铜器、兵器和乐器,感悟其纹饰与铭文无声诉说的古代“敬天保民”的思想。实践团还欣赏了孟子圣迹图,了解了孟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阅读了《孟子》七篇,感受孟子思想的宝贵价值。同时,实践团对比研究了春秋时期民本思想与抗战时期军民情感,发现这样的文化耦合现象极具研究价值,揭示了两者在革命斗争中的共同作用,并展示了传统文化如何为革命文化提供了精神力量与文化支持。

在孟府孟庙,实践团深入学习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杀豚不欺子”、“仁者无敌”等经典典故。在孟府赐书楼抗日情报站,实践团成员们聆听了孟氏后裔以千年古宅为掩护,秘密抗日救国、为国捐躯的故事,真切体会到了抗战时期革命志士的“浩然正气”精神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同时,实践团也重点考察了“仁廉公勤官箴碑。不同于常见的两面或单面刻有碑文的碑刻,这座官箴碑为罕见的四面方柱形石碑,无碑额,现矗立于邹城孟庙致敬门内西侧。碑身四面分别镌刻“仁、廉、公、勤”四则箴文,箴言以凝练语言揭示为政之道,融合了孟子民本思想与宋明理学,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的延续性。如今,该碑已成为济宁市政德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的重要现场教学点。

在孔府、孔庙、孔林、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等地,实践团进行了系统调研,梳理了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重要资源,尝试揭示文化传承的新维度。孔庙、孔府、孔林作为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完整呈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涵。杏坛生动还原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场景,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理念,至今仍是教育工作者观摩的典范在孔府奎文阁,实践团了解到194810月,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在奎文阁及孔林召开,粟裕等高级将领在此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并进行了全军战术总结奎文阁从古代文运象征到革命时期的军事指挥所”。同时“克己复礼”到“克敌复土”的语义演变亦被深入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实践团发现“仁者爱人”被赋予了爱护百姓、保卫家园的新内涵。在孔子博物馆与尼山圣境,实践团展开深度调研,重点考察了“仁义礼智信五常如何通过革命实践转化为忠诚、担当、奉献等革命精神。 

山东特有的儒家文化、民间习俗以及地方性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交融,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斗争的思想文化建设,也体现了两者间耦合机制的实践智慧。实践团通过一周的田野调查,深入挖掘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历史根基,探索了如何在文化传承中平衡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思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当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还能为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深厚滋养。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