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鲁绣技艺在助力残疾人就业中的实践价值,7月22日,山东理工大学非遗书房社会实践团前往鲁绣美丽工坊——山东玉叶制衣有限公司,在鲁绣传承人牛玉叶的介绍下,探寻鲁绣非遗的独特魅力,感受非遗助残的温暖力量。
(图为实践团与鲁绣美丽工坊负责人合影留念。罗鹏飞 供图)
抵达鲁绣美丽工坊后,传承人牛玉叶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用生动的讲解带大家走进了鲁绣的世界。据介绍,鲁绣作为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历经千年传承,以色彩浓郁、针法细腻、图案精美著称,承载着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牛玉叶的介绍中,成员们还了解到,这座工坊集非遗传承与助残帮扶于一体,是山东省省级残疾人文创工坊,在这里,鲁绣不仅是一门非遗技艺,更成为了助力残疾人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载体。
在鲁绣传承人牛玉叶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走进了产品陈列室,各式鲁绣作品琳琅满目,尽显巧夺天工之妙。承载美好寓意的香囊,除了“三牛精神”主题,还有寓意平安顺遂的传统纹样;团扇上的绣品题材丰富,既有山水意境,也有花鸟灵动;鲁派旗袍将鲁绣元素与现代服饰美学结合,尽显东方女性的温婉气质;融合地域特色的“新八景”绣品,用针线描绘出家乡的变迁与风光。牛玉叶介绍,这些精致巧妙、创意十足的作品,很多出自残疾人之手。
(图为实践团参观美丽工坊。罗鹏飞 供图)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驻足观摩了工坊内手艺人的鲁绣制作过程。手艺人端坐于工作台前,神情专注,指尖的丝线在布面间灵活穿梭。他们手中的绣针起落精准,时而以平针绣铺就均匀底色,针脚细密如织,将布面填得严丝合缝;时而用打籽绣勾勒轮廓,每一个小结都圆润饱满,牢牢固定住丝线;遇到需要突出立体感的部位,又娴熟地运用盘金绣技法,让金线在布面游走成流畅的线条,层次瞬间分明。一招一式皆显功底,将鲁绣“针随形走、线依色变”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精妙与温度。
(图为手艺人向实践团展示鲁绣技艺。罗鹏飞 供图)
谈及工坊的“非遗助残”项目,牛玉叶介绍,工坊多年来坚持为残障人士提供免费的鲁绣技艺培训,牛玉叶书把手教学,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定制学习计划,从基础的穿针、起针学起,逐步掌握平针、打籽、盘金等复杂针法。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工坊采用“居家制作”模式,由工坊送货上门、定期回收成品,再统一投入市场。多年来,从基础针法到成品创作的免费培训从未间断,不少残疾人通过这份工作实现了经济独立,更在一针一线中重拾了生活的底气。
(图为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鲁绣。罗鹏飞 供图)
此次探访,实践团成员不仅领略了鲁绣非遗的精湛技艺,更被“非遗助残”背后的温情与力量所打动。鲁绣美丽工坊用一根绣针串联起文化传承与助残帮扶,让非遗技艺成为照亮残疾人生活的一束光。实践团成员表示,他们将积极传播鲁绣的故事与“非遗助残”的经验,为推动非遗保护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非遗书房
文:梅婷
图:罗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