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跳动”实践团赴姚家村开展乡村建设动态调研活动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5-07-24

为精把握乡村建设实际进展,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同时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22日,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田埂跳动实践团成员抵达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姚家村开展跟踪动态发展,助力乡村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当日,实践团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与村民展开深入交流。在聚焦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同时,实践团还关注到村庄人口结构对生产模式的深刻影响。姚家村目前形成了“老幼相守”的格局: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内仅有少量学龄儿童田间劳作主力以留守老人为主。村民介绍,姚家村当前的玉米生产环节仍以人工劳作为主,从播种、施肥到除草等关键流程,大多依赖人力,机械化程度低

在核心种植技术应用上,姚家村村民形成了一套贴合本地实际的模式:采用轮作方式维持土壤肥力,选种以耐旱抗病的本地改良品种为主,施肥则结合农家肥与复合肥提升养分供给,病虫害防治通过人工喷洒低毒农药保障生态安全。谈及农机使用现状,村民们表示,当前机械化应用仍较有限,受地块分散、地形有坡度等自然条件制约,大型农机难以有效作业;即便是播种机、收割机等小型农机,也仅有少数农户配备,多数种植环节仍依赖人工完成。“一台收割机好几万块,一年就用那么几次,实在不划算。”一位村民的话道出了多数种植户的顾虑——农机购置成本高与使用频次低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机普及的关键因素。这一现实情况,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农机推广面临的“硬件制约+成本顾虑”双重难题,也为他们结合专业所学探索解决方案提供了鲜活案例。

姚家村之行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扎根土地、脚踏实地的持续付出。此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积累了乡村发展实际的宝贵经验,更让大家对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责任有了切肤之感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所得转化为前行动力,未来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痛点,以专业所长回应田间地头的实际需求,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用青春力量与专业智慧助力乡村焕发新活力。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