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知因小队实践团在科苑街道泰苑社区的协助下,顺利开展了“解码神经地图,青春科普活动”的社区活动。此次社区科普活动的开展旨在帮助小朋友正确认识涡虫神经网络组成及其应用,并在暑期到来之际,为小朋友们宣传防溺水知识。
此次活动的宣讲人张芮嘉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利用“哪种生物切块后能自我修复?”这一问题,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大家纷纷回答,最后引出了涡虫这一神奇的物种。
在简单介绍之后,科普小组的其他成员组织小朋友们参观了涡虫的活体观察瓶,在张芮嘉的引导下,大家积极地描述观察瓶中涡虫的外形和运动方式。
之后,利用便携显微镜结合在电镜下拍摄的图片,小朋友们观察并描述了涡虫头部神经的再生过程,张芮嘉播放了《涡虫头部再生日记》的视频来带小朋友们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动态的过程。
随后,张芮嘉通过“生命电路系统”这一对神经的生动比喻,引发大家思考“对涡虫的研究能干什么?”的现实问题,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地回答。
涡虫科普过后,就是在暑期至关重要的防溺水安全。孙梓钰通过几个真实发生的溺水案例,强调了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小朋友们展示了正确做法和“六不”原则。
最后,孙梓钰与小朋友们进行了“我问你答”的活动,在一问一答之间巧妙地巩固了今日所学的知识点,并为积分最高组颁发奖品。
通过此次活动,科普小组向儿童们讲解了涡虫为什么能再生,如何再生和与人类神经疾病研究的关系的问题。使得他们对于再生科学有了积极兴趣,也让他们认识到生物界的奇妙之处也在于一只不起眼的小虫子也能蕴含大秘密。同时,也呼吁他们珍爱生命,在暑期远离危险水域。
作者:孙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