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实践团采访蒙山妈妈郑光云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5-07-21

为了解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做法,明确青年责任,7月20日,山东理工大学“求索”实践团走进沂南县蒙山妈妈梦工厂,与非遗传承人、“蒙山妈妈”梦工厂创始人郑光云展开深度对话,探寻老粗布非遗技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道。

围绕非遗传承、创业感悟、大学生传承非遗举措及工厂发展目标等问题,郑光云老师表示作为新一代红嫂,传承、发扬非遗传统手艺是己任。创建蒙山妈妈梦工厂,是因身为沂蒙山人,想发动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增收,且获乡镇领导支持。谈及创业困难,她坦然称企业家都会遇坎,只有去克服它,不断分析它,拥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对自己充满信心总会战胜困难。对于大学生传承非遗,她建议多实践、多与非遗老师沟通。同时她强调,传承沂蒙精神、红嫂精神与非遗文化是沂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传承人要让手工艺产品销售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创新产品,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让非遗与乡村振兴联合在一起。提及工厂发展目标,郑老师表示,将专注针线活,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非遗行业,让手艺人产品走向世界。

通过此次采访,“求索”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从来不是孤立的坚守,而是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郑光云老师用四十载光阴将针线筐变成“致富筐”的故事,看到了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它既需要守住“老手艺”的筋骨,更需要青年一代用新思维、新方法为其注入活力。作为青年学子,不仅要做非遗文化的“记录者”,更要成为“参与者”和“创新者”,用所学知识助力老手艺对接新市场,让沂蒙精神与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撰稿:李明宸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