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古法融新艺,醇厚茗香续传承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5-07-22

          继718日体验绿茶采摘与炒制后,实践团719开始着手红茶制作。来到制茶车间,这里有着严格的卫生条件与消杀要求,同时相较于绿茶的清雅直接,红茶的工艺更为复杂多样,在炒制的基础之上,添入了“发酵”这一精妙的制作工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装盛摊晾后的茶叶(王跃然摄)

尹经理拥有着多次去往南方的经历与多年的制茶经验,巧妙地将北方的环境气候化为优势。他携手青岛农业大学的张教授,从乌龙茶的制作技艺中汲取灵感,在传统红茶炒制框架内,创新性地引入了一项“摇青”技艺并研发了一种特殊的“摇青”机器。这看似简单的摇动,是茶叶香味成型的奥秘,不与北方红茶普遍以焦糖香味为主,“摇青”为最终的红茶注入了一缕独特而清幽的花香,让简单的茶叶成为“绿叶红镶边”的独特样式

图为茶叶摇青后的成果图(蔺晓庆摄)

经历三十分钟的“青”后,茶叶被送入机器,接受长达九十分钟的揉捻步骤随着时光流转,叶片的边缘悄然由绿变红。紧接着,便是红茶制作工艺的关键——长达四至六小时的发酵过程尹经理介绍,夏天高温时节,这蜕变发酵可在常温下自然进行,而在春秋季节则应另外加热。当日下午,实践团见到了发酵完成的茶叶,它们褪去青涩,变得红透发亮。而茶叶制成的最后一步就是炒制。瑞草园在此刻亦展现了它的核心技术——尹经理亲手设计了一款别致的炒制机器。它不仅精准掌控火候与翻炒,更能在巧妙的揉搓间与机器的翻动之间使茶叶蜷曲成小球,而这种“小球”泡制时能够舒展开漂亮的形状。这不仅是瑞草园红茶的视觉标识,更凝聚着尹经理对工艺美学的执着追求。

图为茶叶发酵后效果图(王跃然摄)

然而,在精工细作背后,尹经理也向我们袒露了行业之忧。他坦言,近年来茶叶市场如春笋林立,竞争日趋“内卷”,却也乱象丛生。在不断的压低价格的同时茶叶的质量问题却不断出现。成品茶瑕疵频现:本该翠绿的茶汤泛红,理应红亮的叶底透青,诸如此类的“错位”令尹经理感到行业的艰辛与质量把控的难做

实践团成员们感悟到,一片茶叶从枝头到茶水程,不仅是物理形态的转化,更是匠心与时间的淬炼。尹经理的“摇青”创新与“揉球”构思,是传统工艺在北方土上开出的智慧之花,也是面对市场喧嚣时一份沉静的坚守。当价格战硝烟弥漫,瑞草园的制茶师傅们用独特的技艺与对品质的执着,默默诉说着:真正的茶韵,源于对每一片叶子的敬畏与精雕细琢。这份在喧嚣中守护本真的匠心,或许正是浮躁时代里,最值得品味的那一缕悠长回甘。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尹经理合照(蔺晓庆摄)

随着越来越多的瑞草园在乡村扎根,随着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在田野间碰撞出火花,映射的不仅是茶汤里荡漾的红镶边,更是一个个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希望图景——那里有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有农耕文明的当代传承,更有万千新农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这缕清幽茶香终将飘出车间,化作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时代回甘。

作者:王苑骅 杜睿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