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鲁约笃行”实践团于山东省冠县清泉街道新城社区开展的暑期教育服务实践项目引发地方媒体关注,冠县电视台就该实践活动实施成效对实践团进行专题采访。实践团以解决县域家庭暑期儿童照护难题与优化素质教育资源配置为核心目标,其创新的 "基础托管 + 特色课程" 双轨模式,为乡村教育暑期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面对冠县电视台记者采访,实践团负责人阐释核心理念:"暑期托管是为家长分忧的民生工程,特色课堂是助力学生成长的教育工程,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实践价值。" 针对特色课程设计思路,团队着重强调以儿童认知规律为导向,坚持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开发原则。例如传统查拳采用的 "非遗传承人示范 + 实践团成员辅导" 双师模式,正是专业性与适切性平衡的实践探索。
实践团确立 "精准需求调研是优质服务基石" 的理念。通过与新城社区居委会多轮深度对接,精准定位当地双职工家庭面临的暑期儿童 "看护难" 问题,以及素质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以 “暑期托管保基础,特色课堂促成长” 为核心思路开展实践。前期,实践团与社区深入沟通,了解学生年龄结构、家长需求等,制定了针对性方案。基础托管作为民生保障核心,构建起标准化运营体系。按照 6-8 岁、9-10 岁、11-12 岁年龄梯度科学分组,每组配置实践团成员,每日精心设计 “三阶服务模块”:上午学业指导时段,兼顾共性问题解决与个性化辅导;下午阅读拓展时段,依托社区图书室资源开展“读书分享会”;教学空闲时段,以 “趣味活动” 等集体活动促进劳逸结合。安全管理方面,实践团建立考勤、安全巡查等制度,保障学生安全与托管秩序,得到家长认可。
图为电视台到访拍摄红色文化主题课堂
特色课堂作为实践创新亮点,深度融合团队专业优势与学生兴趣偏好。开发三大特色课程体系:科学探究课以生活化实验为载体,点燃学生探索热情;传统文化课融入冠县非遗元素,让本土文化焕发新生;艺术创想课通过创意手工、绘画创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所有课程均配备标准化教案,实施 "集体备课 - 动态授课 - 复盘优化" 的闭环教学管理,实现托管学生全覆盖。
图为孩子们趣味课堂成果展示与实践团成员合照
乡村暑期教育服务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点。“鲁约笃行”实践团将持续优化 “双轨服务模式”,推动实践成果向长效机制转化,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作者:李嘉焱 陈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