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路先行实践团一行前往淄博市临淄区姜太公祠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姜子牙的生平事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学习,深入探寻齐文化的深厚底蕴。
姜太公祠坐落于临淄城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年间,后经多次重修。1993年,当地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重建了如今这座占地面积达 30000平方米的姜太公祠。作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淄博市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姜太公祠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式殿堂庙宇建筑风格,布局严谨,庄严肃穆。
实践团成员满怀崇敬地步入姜太公祠。主殿内,正中供奉着姜太公的彩绘圣像,其目光深邃,神情庄重。两侧则供奉着齐国第二代国君齐丁公和第十六代国君齐桓公的圣像。殿壁上的壁画生动展现了姜太公的传奇一生,从 “姜氏封吕” 的家族渊源,到 “贫困生涯” 的磨砺,“弃官避纣” 的果敢,再到 “渭水垂钓” 遇明主、“牧野大战” 助周灭商、“封齐就国” 奠定齐国根基等重要节点,每一幅壁画都让成员们驻足良久,深刻感受到姜太公作为齐国开国元勋、“武圣”“武成王” 的非凡智慧与卓越功绩。
在西五贤殿,成员们看到了管仲、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田单等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的塑像,他们的事迹与成就,正是姜太公所开创的齐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生动延续。东五祖殿内,东华帝君、纯阳祖师吕洞宾、张天师、王重阳、邱长春祖师等道教先祖的塑像,也让成员们领略到齐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姜太公祠东侧的丘穆公祠同样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目光。这座由台湾省桃源县的丘正吉先生(姜太公第 100 代孙)捐资修建的祠堂,采用中轴对称序列、殿堂庙宇布局,古香古色。祠内东配殿陈列的姜姓渊源考资料显示,诸多姓氏如吕、丘(邱)、丁、连等皆发源于姜氏,让成员们对姓氏文化与齐文化的紧密联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次参观姜太公祠的社会实践活动,为E路先行实践团成员们搭建了一座与齐文化深度对话的桥梁,激励着他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