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鱼翔梦渚”实践团赴沂水县开展支教活动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5-07-19

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弘扬沂蒙精神,718,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鱼翔梦渚”社会实践团在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泉庄村继续开展支教活动。实践团通过科学实验、互动游戏和红色主题教育等形式,为当地儿童带来知识与欢乐,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与爱国主义的种子。

趣味科学实验:“瓶中白雾”

上午的活动中,实践团成员精心设计了“瓶中白雾”科学实验。他们通过旋转瓶身、释放压力的操作,让瓶内瞬间形成奇幻的白雾,向孩子们演示了酒精喷雾在密闭瓶中的汽化与液化现象。成员们结合生活实例,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包括汽化与液化现象和热力学能量转换,引导孩子们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完成“瓶中白雾”实验后,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指导下,利用废弃塑料瓶自主制作“滴水漏斗”。他们细心裁剪瓶身、调整水流速度,在实践中理解气压与液体流动的关系。“原来科学就在身边!这个漏斗还能用来浇小花!”一名女孩兴奋地展示作品。


红色主题教育,传承沂蒙精神

下午,实践团以一堂生动的“沂蒙精神主题教育课”拉开下午活动序幕。实践团负责人刘海敏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主题,为孩子们讲述了沂蒙革命老区的英雄事迹。她以1943年歪头崮阻击战为切入点,通过“狼牙山精神象征—歪头崮三大精神维度—沂蒙精神图谱—新时代传承”四大篇章,系统阐释了“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内涵。当讲到歪头崮战役中八路军85勇士的壮烈事迹时,“营长王子固带领战士们血战到底,副排长孙现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孩子们屏息聆听,眼神中充满崇敬。


课程通过对比“狼牙山五壮士”与“歪头崮85勇士”的英勇故事,解码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朱彦夫带领乡亲治山治水等新时代事例,让红色基因可感可知。

“这些英雄和咱们沂蒙山的泥土一样朴实,但他们的精神比山还高!”一名小朋友在分享环节激动地说道。

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泉庄村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也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意义。“从战火中的铁血担当到实验课上的探索精神,都是沂蒙精神的延续。”实践团负责人表示。“鱼翔梦渚”实践团希望通过科学启蒙和红色教育,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在实践中锤炼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文稿:刘海敏 王展笑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