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山东理工大学小水滴公益联盟支教团在青杨行村按原定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其中墙壁绘画与课程指导两大任务同步开展,为村庄注入了别样的活力。将知识与艺术带到乡村,为青杨行村的孩子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也为乡村振兴贡献着青春力量。
上午八点,当天第一节语文课正式开始,前半节课由生物工程专业的于坤鹏承担教学任务,他聚焦于强化孩子们对元曲的理解能力,为其细致讲解了《天净沙・秋思》,从而使得孩子们更好地领略汉语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他们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后半节课由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王浩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艺铭主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梦之起航实践团和小水滴公益联盟支教团共同举行,前者负责课堂视频素材的制作,后者负责讲解爱国教育视频。在视频中,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段段激昂的故事,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让爱国情怀在他们的心中悄然扎根、生长。
上午九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张雨桐正专注地坐在桌前,仔细地审核着昨日的文稿。张雨桐深知新闻稿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活动的记录与呈现,更承担着传递信息、展现团队风貌的责任。他反复推敲着每一个词语,确保内容真实客观、生动准确,力求让读者能清晰了解活动的全貌,感受到其中的意义与价值。在他的认真审核下,一篇篇高质量的新闻稿即将呈现,为各项活动留下珍贵的文字印记。
紧接着,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张亦菲老师已站在教室讲台前,开始了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她没有急于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先从几个英语单词入手,瞬间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随后,张老师借助卡片、图片等教具,带领孩子们认读单词,还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她不时走到孩子们中间,耐心纠正他们的发音,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互动。课堂上,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张老师,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欢声笑语不断,原本略显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充满乐趣。
在上午十点的音乐教室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刘洁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合唱歌曲《小美满》。她先用温柔又富有活力的声音起唱,孩子们立刻跟着附和起来。刘洁老师不时抬手打着手势,引导大家把握节奏、调整音准,眼神里满是鼓励。当唱到歌曲的高潮部分,她走到孩子们中间,和大家一起拍手互动,教室里的歌声愈发响亮整齐,充满了童真与欢乐。这场合唱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更在协作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大家在歌声里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上午最后一节数学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商世畅老师正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商老师在黑板上列算式示意,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分析数量关系,还鼓励大家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当有孩子提出不同的解法时,他立刻给予肯定,并邀请其上台分享。课堂上,孩子们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热烈讨论,在商老师的引导下,原本对于孩子们很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清晰易懂,大家也渐渐体会到了数学计算的乐趣。
经过一中午的休息,下午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卜凡羽老师以生动的方式讲授了《扁鹊投石》,通过比喻、角色扮演和短视频等形式,结合生活实例解析“讳疾忌医”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此外,卜老师的课堂互动活跃,深受学生喜爱。
与此同时,另一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墙画设计与勾线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辰老师带领同学们调试颜料,为即将进行的墙画创作做准备。活动中,王辰老师讲解了墙画颜料的特殊要求并示范指导,同学们积极尝试,成功调出多种适合墙画的色彩,提升了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同时,该组金融专业的孟俊希(后)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雅璇(前)正在对墙画整体的构图打草稿,思考讨论整体轮廓,为后期的墙画上色工作和墙体绘画工程打下基础。
基本工作准备完成后,王辰带领英语(师范类)专业的孔雨琦(左前)和英语(师范类)专业的张雯(右下)开始墙画的涂色工作,目前部分人物已完成涂色,接下来将重点推进草坪部分的绘制,持续为墙面注入鲜活色彩。
此次山东理工大学小水滴公益联盟支教团的青杨行村支教活动,意义深远。教学中,多专业志愿者带来丰富课程,例如于坤鹏的元曲课、张亦菲的英语课等,以生动的方式传递知识,既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业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墙画创作同样意义重大,从调色、构图到涂色,师生协作美化村庄,锻炼了学子实践与创新能力,让艺术融入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活动践行志愿精神,搭建起高校与乡村的桥梁,推动教育资源下沉,既为孩子们播下希望种子,也展现了大学生的社会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撰稿:张雨桐 于坤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