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感悟沂蒙红嫂“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探寻革命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密码,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实地探访相结合。7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红脉探行,青志逐光”社会实践团走进临沂红嫂文化博物馆,在一件件承载着岁月印记的实物、一张张定格着感人瞬间的照片中,重温那段由沂蒙女性用热血与赤诚书写的英雄篇章。
一、观展学习,追溯红嫂足迹
一踏入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实践团成员走进“红嫂群英”展区,玻璃柜中一双补丁层叠的军鞋引人注目,密密麻麻的针脚记录着沂蒙妇女昼夜赶制的辛劳;旁侧照片墙上,“乳汁救伤员”的画面直击人心——明德英在日军扫荡时,以乳汁救治八路军伤员,用最朴素的行动,写就“最后一粒米做军粮”的赤诚。
实践团成员驻足“红嫂传奇”展区支前织布机前,展区全方位展现了沂蒙红嫂在战役中可歌可泣的支前传奇,让人深刻体会到军民鱼水情深的伟大力量,呈现数十万沂蒙妇女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昼夜穿梭炮火,为前线送物资的壮烈画面,真实再现红嫂们在战火中舍生忘死、支援革命的英雄传奇。
二、观影忆史,重温红嫂故事
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多媒体放映区集中观看了红嫂主题纪录片。红嫂明德英在日军扫荡时用乳汁救治伤员的坚毅身影,支前妇女们推着独轮车穿梭于炮火的匆忙脚步,李桂芳带领姐妹们跳进冰河搭建“人桥”的果敢身姿……深刻理解了沂蒙红嫂“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大爱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新时代“新红嫂”朱呈镕多年来坚持拥军,带着亲手做的鞋垫和慰问品走进军营,用实际行动延续着红嫂精神。
三、座谈交流,深化精神理解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博物馆的会议室展开座谈。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述了大家纷纷表示,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明晰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队长杨艳雯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这份‘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学习生活,传承红嫂精神。”
此次临沂红嫂文化博物馆之行,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理解了红嫂精神的内核。要以革命先辈和红嫂们为榜样,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让沂蒙精神、红嫂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熠熠生辉,以青春之姿续写红色传承的时代答卷。
作者:杨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