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晨光初露,青龙山小学的窗棂已被染上金边。“青云筑梦” 的队员们踏着露水走出校园迎接孩子们时,耳畔已传来孩子们清脆的问候——经过首次上课的磨合,这份初见的生涩已经化作熟稔的亲昵。
灯笼文化人文课上,竹篾的清香在教室里弥漫。支教成员岳老师先讲起“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元宵盛景,通过课件的视频展示和动手操作,将竹篾弯成圆润的骨架。孩子们捏着彩纸学得格外专注,有的在灯笼面上画了五颜六色的七彩祥云,有的将灯笼与中国结进行搭配,还有的用歪扭的笔迹抄上刚学的“年年有余,万事如意”的祝福语。
在最后一个小组展示的环节中,每个年级的孩子们进行分组展示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具有不同特色的灯笼,有的五颜六色,有的饱含寓意,孩子们都以最饱满的热情来向大家述说自己心中最耀眼的灯笼。
汽车文化特色课则推开了机械世界的小门。支教队员王老师通过让孩子们认识不同汽车的标志来引入,而后捧着塑料模型,把汽车的 “五脏六腑” 拆解得明明白白,投影幕上流转的车型图片引来阵阵孩子们的欢呼声。
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展现出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队员们联系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孩子们拓展了视野。
暮色漫进教室时,队员们的备课笔记上多了行娟秀的字:“今日方知,教育从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光自然生长。”
作者:杨鹏锟、高俊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