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鱼翔梦渚”实践团抵达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正式拉开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帷幕。团队以“赓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首日完成支教筹备、红色研学两大任务,为后续支教及助力文旅融合蓄力。
支教先行安全护航
当日下午,实践团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支教前期准备工作中,与泉庄镇相关负责人诸葛书记展开深入研讨,充分结合当地的学情特点,精心规划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其中,红色故事课堂紧密围绕泉庄深厚的红色底蕴,旨在让革命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同时,还筹备了趣味科学实验、艺术启蒙等多样化课程,丰富乡村学生的课余生活。
安全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在筹备过程中,实践团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安全预案:提前与支教场地负责方沟通,全面排查场地内的安全隐患;明确团队成员的安全职责,强调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安全规定;细致规划支教期间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从课堂活动到往返路途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为后续支教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红色研学汲取信仰力量
随后,实践团跟随诸葛书记的讲解,走进八路军山东纵队卫生部直属后方医院纪念馆。“山东省第一面党旗”展区里,珍贵史料与生动展陈还原党旗诞生的光辉历程,信仰的力量直抵人心;在历史资料陈列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史志》等文献无声诉说战火中后方医院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在“千秋丰碑”展区,泛黄史志无声诉说着战火中“八十八医院”辗转救伤员的红色往事;战役展区内,“汉峪突围”“姜家崮守卫”等战役沙盘,再现革命先辈以血肉之躯守护战略要地的壮烈场景。成员们驻足凝视、认真记录,将现场素材转化为后期支教课程及短视频脚本。
“中华第一崮”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当年护佑伤员的天然屏障,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泉庄“山水红魂”的独特魅力。
融红色文旅,助泉庄发展
泉庄镇以旅游业为主导,红化是独特名片。实践团在与当地交流中,共同探讨了“红色+文旅+教育”融合路径,计划借支教引导学生讲家乡红色故事,培育“小小红色讲解员”,让孩子们用童声讲述家乡故事,为泉庄红色文旅储备本土力量,以青春行动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今天的泉庄,是红色热土,也是长寿福地”。此次实践得到泉庄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实践团成员将以青春视角讲好泉庄故事,让红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助力乡村振兴走出“泉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