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廉法韵实践团访王渔洋忠勤祠,探廉政家风之源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5-07-16

为深挖古代廉政文化中家风滋养的历史脉络,汲取廉洁从政、修身齐家的智慧,赋能法治社会廉政风尚培育,79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红廉法韵”社会实践团在校团委书记王振的引领下奔赴王渔洋忠勤祠,开启廉政文化探寻之行。

刚踏入忠勤祠,“忠勤可悯”四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讲解员介绍,这是万历皇帝对王重光护陵功绩的褒奖。彼时,王重光临危受命,为守护皇陵,不畏艰险、勤勉奉公,耗费心血整治陵域乱象,即便遭遇艰难,也未动分毫贪念。“忠勤”代表着筑牢职责防线的责任担当,“可悯”彰显着廉洁奉公、坚守使命的廉政精神。“忠勤可悯”作为王氏家族廉政家风的开篇指引,让实践团成员初触这份跨越时空的廉政初心。

 

沿着路线前行,公诔碑与家族谱系依次呈现。公诔碑上,赞誉之词满溢,皆因王氏族人在不同时代,以廉洁为尺、忠勤为度,践行着家族使命。家族谱系如清晰脉络,串起代代传承的廉政基因。讲解员讲述,从王重光起始,廉洁奉公、忠勤济世便融入家族血脉,后世子孙出仕者,以“不贪、不惰”自警;居家者,以“清白传家”为训。廉政家风在家族延续中,成为无形却有力的约束,让成员们深知,廉政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家族文化经年累月的浸润。

随后,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王重光的传奇人生。成员们透过史料故事,看到他为官勤勉务实,遇民生事务,亲力亲为、奔走筹划;面对利益诱惑,坚守廉洁底线,分毫不取。他以行动诠释“忠勤”,将廉政融入为官每一处细节,成为家族效仿的廉政典范。其事迹让实践团明白,古代贤达如何以个人操守,为廉政家风奠基,为后世树立起清晰的廉政标杆,让“廉洁从政”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行为指引。

驻足忠勤祠石刻家训前,“清、慎、勤”等质朴文字,承载着王氏家族对后代廉政修身的要求。这短短几字细化了从持家到为官,从个人修养到社会责任的廉政准则。其中“清”是廉洁自律,不贪不占;“慎”是谨言慎行,敬畏权力;“勤”是勤勉务实,不负职责。其家训将廉政理念落地,成为家族传承数百年的“廉洁密码”,让成员们领悟到,廉政家风的延续,需要具体规范的约束,更需融入日常、刻入心底。

最后,实践团来到水月松风亭。这是王氏族人感悟廉政、自省修身之地。其内容涵盖 操守检点、义利之辨、执事勤惰等儒家伦理范畴。在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浸润下,家族成员通过持续的道德实践,逐步形成稳固的廉洁价值体系。其内涵让实践团深刻的认识到:廉政建设非抽象历史概念,需将“清、慎、勤”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融入现代职业伦理教育体系,实现廉洁文化创新发展。

此次忠勤祠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实践团循着参观脉络,从“忠勤可悯”的精神开篇,到家族传承的廉政基因,再到先辈典范、家训指引,一步步深化对廉政文化的理解。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挖掘传统廉政宝藏,以宣讲、研学等方式,让廉政文化“活”在当下,继续宣传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青春力量为法治社会廉政建设注入动能,让古代廉政智慧照亮新时代廉政实践,书写廉风常清篇章。

作者:贺瑞轩照片来源:王雨鑫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