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感悟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7月10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稷语薪传”红色译行团前往淄博市高青县黄河楼博物馆,深入探寻黄河文化深厚底蕴,领略生态保护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实践团抵达黄河博物馆,序厅内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巨幅主题墙立即吸引了成员目光,成为探寻母亲河故事的起点。借助语音导览,团队初步了解了黄河概况。随后,馆内展示的黄河流域线刻全貌图清晰勾勒出重要河段,使成员直观感受大河壮阔,建立起清晰的地理认知。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对元代镇水石狮的讲解。 通过对这件珍贵文物历史渊源与工艺价值的解读,团队不仅感受到其承载的厚重历史,更深刻领悟了古人应对水患的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对黄河文化内涵有了更具体的体认。
最后,实践团抵达黄河岸边进行实地学习。成员们沿生态廊道察看植被修复与水质改善成效,直观感受保护成果。在黄河岸边听革命故事,重温抗战时期军民依河与湿地抗战的烽火岁月。身临母亲河畔,守护安澜的责任与传承奋斗的使命在队员心中共鸣。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团成员们感悟到了黄河文明的底蕴,强化了生态保护意识,汲取了红色精神力量。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维系着重要的生态系统,同时也铭刻着奋斗与奉献的红色印记。守护黄河安澜、传承红色基因,是关乎国家根基与时代使命的重要责任。(撰稿:王楚涵 摄影: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