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与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巩丽一起开启第二篇:习书记与我们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
1984年7月29日下午3时45分,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到县政府招待所看望前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徐南雄、任锦芳等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并在同学们住宿的房间里与大家谈心约两个小时。在交流中,针对同学们关于“如何做好基层工作”的提问,习近平同志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和感悟,鼓励同学们毕业后到基层一线去接受实践锻炼。习近平同志谈道,作为基层干部,要有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要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干好基层工作,要有兴趣、有热情,要有韧性、有耐力,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
采访组:刚才你们谈到当时有同学向习近平同志请教“如何尽快甩掉书生气,尽快适应社会,缩短大学生在基层单位的适应时间”,请您再详细回忆一下当时谈话的情景。
任锦芳:是的,当时我们问他,我们最多一年或两年也都快毕业了,即将走上社会,怎么做才能从学生转变为称职的基层机关干部,怎样才能缩短转变的过渡期?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习书记主要讲了三点。
第一,要有忍耐力。习书记说在行政机关,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就做一项工作,工作内容翻来覆去,很枯燥,所以一定要有忍耐力。他说他很佩服身边这些县里的干部,虽然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工作之余甚至还要兼顾家里的承包地,一年四季都很忙,也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只要能够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他们就能忍受所有的苦,觉得自己的工作值了。当时他身边的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据说被称为“三五牌”干部:50年代参加工作、50岁左右的年龄、50元左右的工资。习书记说,他身边的这批干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一个岗位上不退缩,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种实在、踏实的品质,就是基本的忍耐力。
第二,要有直觉力。习书记说做行政工作非常难,特别是你当了领导,开会的时候大家发言完了你要马上能够加以归纳总结,这不像在研究室里对理论可以探讨探讨或者建立一个什么模型,等等,这是要求必须当场、当众作出决策。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依靠一个人的直觉力。他还说,这种直觉力虽然有“与生俱来”的因素,但主要还是靠“后天养成”。后天学习对行政直觉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我笔记本上记录着习书记这样的话:行政干部首先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文理都得懂,不仅要懂历史的、文学的,还要会说、会写,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万金油”。
第三,要有行政力。我们去正定的时候正好赶上我们国家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当时实行双轨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国家放开粮食交易——之前是计划经济,实行统派统购——粮食可以在市场进行交易。但是当时对交易仍有一定限制,有一部分仍然是国家控制的,剩下的部分才交给市场。在这个时候,思想认识、利益冲突比较多。习书记说:“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场革命,是革命,就会有牺牲。做行政干部要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干工作都要担一定风险,尤其是想创一番事业的有志气的人,要取得成绩,不可能太太平平、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要有敢于牺牲、不畏艰险、不怕犯错误的冒险精神,该豁出去的时候不能犹豫。”
荐读人感悟
近期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工作的论述,受益匪浅,他讲干好基层工作,首先要有兴趣,有热情,这是基础,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工作,这是一个辅导员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也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看到辅导员眼中的爱和光,才能更好的带领他们一路成长。他还提到,工作中要有韧性和耐力。作为一线辅导员,我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基层工作已经17个年头了,工作之初的新鲜和好奇早已被繁琐的事物所取代,这个时候的韧性和耐力恰恰能帮助我克服职业倦怠,始终如一的做好学生教育管理。这些年来总结的工作经验也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干好基层工作,要有一点组织能力,以及豁出去的干劲。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就要时刻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里,把学生的成长扛在肩上,唯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 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