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优秀团员标兵李加琪,绽放奋斗光芒,激荡青春力量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2-11-17

个人简介

  李加琪,男,山西大同人,中共预备党员,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农机1902班学生,曾任班级班长、班级导生,现任辅导员助理、文体委员等职务。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李加琪刚来大学的时候,内心恐惧是他的软肋,每临答辩、演讲等当众展现自己的场合,都会让他紧张不安。大一时经历过竞选班干部、学生会干事的失败,让他的内心有了失望和自卑。刚入学的迷惘让他在学习、工作等方面表现都极其糟糕,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大一下学期班委换届之时,他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参加竞选并胜任班长一职,这也正是他大学生活“步入正轨”的重要转折点。往后的日子里,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把握每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踏实求进,担当责任,树立榜样。在学业上,他勤奋刻苦,成绩进步明显,曾获国家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连续3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等,现已推免至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大二刚开始,李加琪便主动加入实验室,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初入实验室,作为科研小白的他,没有能力去帮助老师、师兄师姐们进行一些实验活动,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和孤独烦躁,为此他只能每日待在办公桌前努力学习各种软件工具,阅读文献,苦练本领。经过不断的学习,他逐渐开始接触老师的一些科研项目,在实验室期间,李加琪同学主要跟随老师从事农机无人驾驶和精准施药方向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农机装备的创新。

  完成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他晚上10:45离开实验室赶回宿舍,有时候因为太晚甚至是被实验室保安“赶走”实验室,李加琪回忆起自己曾经寒暑假凌晨两三点改论文,因睡不着觉凌晨4点起床复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等,放弃午休、每日晚归成为他的日常,大学时光在实验室办公桌前匆匆流逝,实验室的经历让他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目前,他在科研方面取得较多成果,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获结项优秀,以第二作者负责省级大创项目1项;累计发表学术性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中国农机化学报》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前三位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件、发明专利1件,入选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山东省候选人名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真正接触专业以来,李加琪始终认为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是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最佳途径。“要么不做,要做就坚持做好”,这也是他一直秉持的原则,进入大学之后,他作为班长除了完成班级工作和繁重的学业任务外,还要同时进行竞赛申报材料的书写、PPT制作、论文撰写等工作,他一直在努力寻求平衡,力争做到学习、科研、工作三不误。今年暑假,他负责的《致远——建设现代农业高效植保管理新模式》项目冲进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参赛团队留校积极备战本次大赛,在创新创业学院领导、项目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大红炉科创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下,团队成员认真打磨项目,在省决赛上奋勇争先,经过激烈的角逐在金银奖决赛中以小组第2名的成绩荣获金奖,后经金奖排位赛获得国赛推选资格,为学院和学校赢得荣誉。

  在学校里,他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担任竞赛主要负责人,所负责项目曾入选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展,带领团队曾获第七届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第十八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等,累计获国家及省级竞赛奖励20余项。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李加琪积极参加校园防疫、基层调研、志愿支教等活动,2021年7月,他同团队赴山东省菏泽市谷庄村进行农村农业机械发展现状调研,并进行20天志愿支教活动。艰苦的环境、困难的作业都没有停止他的步伐,尽自己绵薄之力,为乡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增添光彩,或多或少能够影响他们对未来的认知、对生活的选择,他同团队辛勤的付出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一致认可,实践团队获2021年学校“卓越服务团队”荣誉称号。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中青网发表新闻5篇,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90余小时,曾获第六届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大赛“优秀志愿者”、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菏泽市“优秀志愿者”、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等,这让他在日后前进的道路上信心更加坚定。

   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人生路途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只要我们不丧失对理想的追求,虔诚地去努力,把握机遇,一切才皆有可能。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