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青春进行时——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三)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2-08-18
NO.1

走进课本博物馆,乐享“文化大餐”

——数学与统计学院“向东是春天”实践团


6月24日-7月7日,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向东是春天”实践团前往淄博市中国课本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古往今来人们极为重视的一件大事,而课本,作为知识的载体,其内容的编辑也是尤为关键的。为进一步了解社会人士对课本内容的看法以及对人教版课本插画事件的看法与意见,探求课本及启蒙读物在传播知识中对孩子们起到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实践团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开启了调研之旅。


书海畅游,寻觅淡淡书香


实践伊始,“向东是春天”实践团参观了古代书籍与现代课本,馆内丰富的藏书将课本的发展史娓娓述来,也将教育发展的脉络展开。


身临其境,重返琅琅学堂


为切实感受课堂学习与书本学习的氛围,了解不同时代学生学习情况,实践团成员身临其境,参观馆内陈设的物品。

  

博物馆包括办新学、上学堂、大后方、新中国等10个板块,以场景再现的模式展现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与学习场景。馆内陈设的物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以及历史所流传下来的文化。



走近群众,听取大众心声



实践团于线上发放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结果分析,发现大家对人教版教材插画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度,并针对教材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建议。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充分了解了人们对课本内容的看法。作为知识载体的课本,内容的挑选和整理尤为关键,需重视课本设计者的选择,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传承好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筑牢文化之根!


NO.2

身体力行助力黄河保护,调研学习心系强国发展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心系黄河,强国有我”实践团


2022年7月23日至7月31日,“心系黄河,强国有我”生态保护实践团前往黄河入鲁之窗菏泽市和入海之口东营市开展实地调研实践,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对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黄河滩区居民移民生活进行调研,促进黄河文化传播,助力乡村振兴。


知行合一,调研实验相结合


实践团前往东营市清风湖志愿者服务站,进行志愿服务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和环保知识宣传的形式进行调研,对清风湖附近的土壤、水源进行采样随后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调研分析报告,并将调研结果和实验数据反馈给相关部门,希望可以提升当地环境治理的针对性。


结合专业,学习知识访企业


实践团于7月28日前往东营生态环境教育体验圈,深入学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措施,切实感受工业废水净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在东营市三峰环境公司的参观中了解到最新的垃圾处理工艺和流程,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认真撰写笔记,积极提问。随后实践团前往东营信环水务调研学习,并对污染来源和后续处理等问题进行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理论指导。


深入基层,聚焦民生谋振兴


实践团于7月29日前往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进行调研学习。在与社区居民交流中了解,社区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规划,实现了社区群众“老有所养、劳有所为、少有所依”的生活格局。实践团充分了解了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政策对乡村发展的重视。


走村入户,心系黄河传文化

实践团于7月31日奔赴利津县,走访位于黄河两岸的村庄,就黄河沿岸生态保护、滩淤区治理改善、黄河水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在走访中,村民讲述了与黄河水的故事和为治理黄河献计献策的历程,无不体现出村民对黄河水的关注与热爱,实践团成员将其整理并通过网络平台将其传播使更多人了解黄河文化,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切身感受到黄河流域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体会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时代使命感。同时提升了当地居民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理解,进一步呼吁社会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NO.3

让志愿“萤火”照亮留守孩子的童年

——校青协“齐志齐愿”实践团萤火实践队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缓解农村儿童教育不足的现状,推动建设现代化农村进程。7月10日,我校“齐志齐愿”实践团萤火实践队前往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十里安村,为农村的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蝉鸣声传书香悠远


为时1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萤火实践队的成员们已经做好充足的前期规划,为学生们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课程,包含:英文单词记忆、英语语法教学、中英文写作试笔、趣味英语知识竞赛、趣味历史等等。

志愿者通过在日常与学生们的亲密沟通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们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在于英语的学习,于是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中,针对英语方面,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补强。课后辅导中,学生对不解的问题及时地向志愿者提出,志愿者们悉心为他们讲解,学习氛围逐渐浓厚。

阳光洒下特色知识


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之外,志愿者还为学生们准备了轻松有趣的特色课程,其中包含:党史红色文化教育、英文情景剧演绎、图书分享交流会、趣味科学小实验、电影赏析,趣味运动会等等,均穿插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之余。特色课程主要传递给学生们书本以外的知识,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在社会实践进行到中期阶段,志愿者运用自己学习的相关急救知识,开展特色主题教育课程——医疗安全主题教育课,主要提醒学生们假期要防溺水,并讲解了紧急情况急救的主要步骤。志愿者们亲身为学生们进行急救演示,身临其境的学习也加深学生们的学习记忆。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急救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特色课的开展成为学生们的最爱。图书分享会上,每个学生挑选着自己中意的图书并分享着优美的语段;英语情景剧的汇报表演上,学生们流利的英语对话赢得阵阵掌声;科学实验课上,志愿者们准备出不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搭配,所产生的奇特现象令学生们不由得感到惊讶;趣味运动会上,学生们奋力的奔跑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篮球和沙包划过的优美弧线,让大家忘记夏日户外的炎热。


萤火托起夏日美好


完成当日的教学活动后,志愿者们会利用剩下的时间,与在街道边乘凉的老人们交流,谈论着村子的变化。闲聊之余,志愿者们也会帮助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老人们也会轻轻地摇动着蒲扇,驱赶着志愿者们周围的蚊虫,同时为志愿者们送来夏日的清爽。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志愿者,丰富自身阅历,获得社会实践经验;对于十里安村,有效地改善当地的教育水平,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为农村教育事业的进步增添力量。


NO.4

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管理学院“邑”路前行实践团


2022年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邑”路前行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专业知识所学积极开展乡村实践和调研活动,探索平邑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参观京东数智物流 了解云仓赋能产业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情况,为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提供借鉴方案,“邑”路前行实践团于7月26日前往临沂市平邑县平邑京东数智物流产业园进行参观访谈。

通过京东云仓仓储经理杨颜泽的介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云自动化立体仓库、箱式多层穿梭车立体库、分拣AGV机器人等智能化仓储、分析电商仓配一体化的优势。


走访特色罐头企业,探索特色产业发展

为深入探索平邑县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过程,调研特色农产品对当地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7月27日,在平邑县团镇委马书记的引领下“邑”路前行实践团前往奇伟、蒙水两大罐头企业开展产业调研。

随着企业讲解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参观罐头产业的全加工链,了解到地方镇罐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逐步提升,全镇已经形成以果蔬罐头加工为主,果品生产、印铁制罐、玻璃制品、彩印包装、信息中介、物流配载等相关产业为辅的罐头产业集群,对乡村振兴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实践团赴九间棚村,金银花产业助振兴


7月28日,“邑”路前行实践团前往平邑县九间棚景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习“九间棚精神”,探索金银花产业链在沂蒙山区发展的全过程,调研金银花产业对沂蒙山区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九间棚村自然环境恶劣,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当地人修路引水,发展金银花产业和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我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团成员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探索乡村振兴建设道路,结合在平邑县的实践调研成果,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建设格局,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