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青春进行时——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二)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发布时间:2022-08-17

NO.1

实地探寻集聚优势,“双碳”助力绿色发展

——化学化工学院“Mg-Li”未来实践团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挖掘园区集聚优势,探究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方案,7月3日至13日,我校“Mg-Li”未来实践团深入山东省淄博市多个企业开展调研,在实践中展现着青年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努力为新时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诚邀企业座谈,“碳”寻减排措施


实践团队深入化工企业,就“双碳”政策下企业节能减排的落实情况展开座谈交流。团队发现,“双碳”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是可促进企业进行能源结构转变,促进企业进行活动升级;二是碳达峰对企业的新创项目会带来一定风险。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多数企业已就减少煤炭和节约项目化工能源使用方面开展相应措施,促进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转型良性发展。


挖掘集聚优势,感受人文魅力


实践期间,团队共到达10个企业的产业园区进行实地参观。据了解,园区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配套措施,为企业发展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企业集聚后可降低在原料、运输、信息等方面的生产成本。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后,多数化工企业积极响应“双碳”相关政策,在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尽力满足人民对优美环境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开展问卷调查,助推“双碳”目标


实践团队在调研中还通过询问采访、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团队成员在调研初期发现,当地居民普遍对化工行业仍保持着高风险、高污染的固有印象。近几年来,国家对化工行业进行大力整改,特别是“双碳”及各类相关政策出台后,环境污染方面大有改变。团队成员在走访调研的同时,积极向居民普及“双碳”政策,让居民明白该政策的出台是国家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共同需要。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对国家政策的认知更加深入,对行业情况的了解更加深刻。


NO.2

维修家电排隐患,便利人民护安全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小小螺丝钉”实践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电器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伴随的用电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为此,山东理工大学“小小螺丝钉”实践团赴山东省淄博市、济南市、威海市、枣庄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

7月1日起,“小小螺丝钉”实践团相继赶往实践地点进行深入调研。


发放调查问卷,排查安全隐患


为详细了解所在实践地地区用电情况及居民安全用电意识,实践团成员通过采访与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以进一步开展后续工作。  

针对采访和调查结果,成员于线上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调研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集思广益,提出应对措施,融于后续实践。

  

维修家用电器,宣传用电知识


为进一步帮助居民维修家用电器,保护居民人身安全,实践团共计维修电器80余件,维修成功率在80%以上。


为提高居民安全用电意识,实践团还通过线上有关媒体宣传和线下知识宣讲两种形式,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7月20日,“小小螺丝钉”实践团各地实践调研活动相继接近尾声,随着威海市实践调研活动的完成,“小小螺丝钉”实践团暑期线下实践活动顺利结束。



NO.3

艺术带入乡村,学子与美同行

——美术学院“与美同行”实践团


回望百年光荣路,青春献礼二十大,6月28日至7月10日,我校美术学院“与美同行”实践团走进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开展以“艺术带入乡村,学子与美同行,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与“研”同行——调研筑牢实践根基


为有效推动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团队走进东里镇下柳沟村进行走访交流与实地考察,深入调研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产业优势。了解整个东里镇下柳沟村的真实情况、现存问题,以及村民们对家乡现存问题和改造方向的内心诉求。


与“品”同行——产品设计助力好品销售


实践团队视觉传达小组发挥所长,结合当地农产品及特色文化,为其设计产品的包装、LOGO和文创作品。团队队员又针对“中国矿泉水之乡——沂源”,设计出矿泉水瓶包装以及外包装盒,并将此设计落地。


与“景”同行——美丽景观助力美丽乡村

为充分利用乡村土地资源,美化乡村,实践团队环境设计小组对需要改造的场地进行调研规划、精准测量,结合下柳沟村村情村貌为其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出红色文化基地和东里镇特色广场。


与“党”同行——访军人党员,筑红色信仰

为学习和发扬红色精神,实践团队前往下柳沟村拜访了四名退伍老兵,聆听老兵入伍入党的经历,共同走进那段火红的战斗岁月。实践队员将字画赠予老兵们,感悟先辈们的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与“绘”同行——绘制绘本传红色记忆

依托东里镇下柳沟村的红色历史背景资源,团队制作出两本沂源县东里镇红色故事绘本,使读者朋友们能够更直观得了解东里镇的文化及历史底蕴。


与“育”同行——扬美育之帆,为教育护航

为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实践团队开展两期美育课堂趣味艺术教学,旨在激发小朋友们的绘画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课程结束后实践队员将义卖所得资金购入的文具盒、卡纸、彩笔赠予孩子们,此次课堂为乡村美育教育贡献了力量。

与“美”同行——墙绘美乡村,美丽墙绘乡村行

“一墙一文化,一村一风景”。实践团队围绕“乡村旅游新热点——网红打卡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系列,完成墙绘设计绘制,一方面改善下柳沟村村容村貌,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市民前往乡村,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此次墙绘绘制成果得到当地居民们的赞赏与关注,体现了青年志愿者们倡导文明新风、彰显时代精神的担当。




NO.4



寻药本草,问道齐都

——生命与医药学院“华小佗”实践团


为传承、宣扬中医药文化,探索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7月2日至7月16日,我校生命与医药学院“华小佗”实践团前往淄博市中医药企业、文化馆等多处代表性地点,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增添薪火。

我校“华小佗”实践团赴博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目前中药企业发展情况,发现其发展存在的阻力,从专业角度探索解决措施。

“华小佗” 实践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到中草药的“药食同源”价值所在。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中,增进对企业发展阻力的了解并结合专业所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交流过后,企业负责人和实践团都收获颇丰,共同为企业发展寻觅出了新的途径。


“华小佗”实践团通过拜访司氏中医治疗法传承人,深入了解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精髓。

传承人在中医药认知的交流会上引导实践团成员积极思考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发展前景,耐心帮助实践团答疑解惑。


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的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成员社交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促进并提高团队成员应变能力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成长。

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时代,网络连接了人们的生活。“华小佗”实践团通过网络技术传递中医药文化知识,撰写微信推文、视频等,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影响力。

其中,实践团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记录实践进程的同时,设立《中草药图鉴》专栏普及中医药知识,团队成员积极转发,扩大宣传范围。

此次寻药实践,实践团成员深刻了解到当前中医药发展状况,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也贡献了一己之力。山东理工大学“华小佗”实践团成员将勇挑重担,夯实专业知识,继续为中医药事业助力。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