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访管理学院省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孙雪刚

作者:赵雨柔 发布时间:2020-11-30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巍峨若玉山之将崩”,来自会计1803班的孙雪刚身上带着山理工学子独有的文人气质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他的眼中能看到的是青年人的格局,是“鹏飞九万高风远,水击三千绝世姿”的高远志向。

  孙雪刚,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管理学院学生会青年领航中心主任、辅导员助理等职,第十一期“青年先锋”骨干培训班成员。发表论文1篇,获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在申发明专利1项,参与创业项目已进入大红炉共创空间进行孵化。曾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年青年中国行第八届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全国百强团队等国家级奖项3项,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二届山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第十一届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赛冠杯” 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等省级奖项10余项,第九届海洋文化创意大赛一等奖、山东理工大学第六届社会实践方案设计大赛一等奖、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等校奖40余项。曾获山东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曾获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科技活动单项奖学金、山东理工大学一等奖学金等荣誉。智育、综测专业排名均为前5%。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孙雪刚非常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正是这种对学习成绩的重视保证他的智育、综测专业排名均为前5%。他始终坚持学习第一位的思想,在兼顾院学生会工作的同时,为自己的学习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谈论到如何平衡学习、学生工作和科创比赛时间的问题时,他说,学生干部首先是一名学生,摆在第一位的就应该是学习。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工作多的时候,熬夜也要把自己落下的知识补上。学习和科创是相通的,把理论应用到科创比赛中,这就是实践。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在潜心钻研,领略学术魅力的同时,他认真负责,服务同学。从大二担任组织宣传委员,他同班长一起带领学生建设班集体,开展多次特色活动,调动班级积极性,带动同学走出宿舍,走进校园,走进操场。除了班级工作,他还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从大一加入院学生会到大三担任院学生会青年领航中心主任,组织举办学院新青年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组织各类科创竞赛并协助开展科技文化节等工作,这些他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说:“在学生会任职不是荣誉与头衔,而是服务和责任,感谢这段经历,虽然忙碌,但是收获很大,认识了很多伙伴们,自己变得更优秀。”

英雄不失路,何以成功名

  在大一时,孙雪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时能几天内高质量地连续参加三四个活动。比起现在简历上的累累硕果,那时更多的是接二连三的失败打击。他曾经第一次参加十大优秀案例分析大赛,由于种种原因,排名靠后,他的心情一度十分低落。但在后来的一堂课上,一位在比赛中担任评委的老师讲到了他们的案例分析,并对此进行细致点评。在这一番教导后,孙雪刚恍然大悟,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决赛的现场答辩中,他超常发挥,除了PPT外,他在现场临时动手绘图,对答如流,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名次。在经历失败后,他没有抱怨,没有停滞,而是悉心听取他人建议 ,时刻怀有一颗“未曾三徙教,不闻过庭语”的初心,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自己进步,树立信心,为自己现在获得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虽是说着“全凭运气”的话语,但国奖、省奖又岂是凭借运气可以拿到的,就算运气也是更青睐有实力的人。孙雪刚在初次担任科创比赛小组组长时,压力山大,借鉴之前多次组队参赛经验,担任组长期间他努力做到统筹全局,分配工作,调解矛盾,提前踩点,细心打磨,耐心钻研,为队伍的比赛做好万全准备。可见,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单是家庭和环境,也不单是天分和运气,而是坚持和付出,是自身的实力。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所有光环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的自信,是提前做好的所有准备。这句话在孙雪刚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阳光、刻苦,就是他大学青春里最亮丽的那一抹底色。

因风道感谢,情至笔载援

  有了充足的参赛经验后,孙雪刚又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短板——论文。为了补足这一短板,他积极自学相关知识,请教老师,收获了老师的悉心教导,相较于同学带来生活上的陪伴,老师更多的进行学术上的引导。谈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时,孙学刚认为王新军老师带给自己影响最大。王老师发的每一条消息他都会认真阅读,也一定会认真回复每一个问题。有次为孙雪刚修改策划案时,三十多页的策划案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老师甚至在自己的课前抽了一个小时为他仔细讲解。他对老师给予的种种帮助铭记于心,相信他取得的成绩就是对恩师最好的回报。或许对于老师,许多人的印象仅仅停留古板这一层次,但当你遇到问题时,你会发现老师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山理工度过的三年时光中,他褪去了初来时的懵懂与青涩,带着山理学子独有的沉稳温润继续前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孙学刚将永远保持初心,斗志昂扬地行走在奔向目标的道路上。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