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外国语学院“《新生研讨课》之教授进课堂”外语学习漫谈讲座在4号教学楼103教室顺利举办。此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于志涛主讲,优秀教师彭静、贾玉洁、刘茜,以及学院2020级新生参加。
讲座伊始,于志涛提出外国语学院学生应在做“五有”人才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三有”,即有意义、有价值和有意思。随后,于志涛详细阐述“三有”的内涵。于志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介绍外语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作用,他讲到人类必须掌握的三大技能是英语、驾驶和计算机,外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承载着文化和思维,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此外他还通过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院学生更好地理解何为“有意义”,明白如何做到让外语的学习“有意义”。接着,他从外语对现代经济的推动作用出发,具体阐释何为“有价值”,通过举服务外包、翻译和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例子,强调在当今时代知识就是价值。同时,于志涛通过例举双语名句,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到外语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发现外语学习中的“有意思”。他积极和学生互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于志涛根据“三有”的具体内涵提出“该怎样做好外语人,承担起外语人的历史使命”这一问题。他讲到,做一名合格的外语人,需要具备双语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等个人能力,实现从参考级到专业级,再到母语化的跨越。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结束。
此次讲座旨在加深学生们对外语学习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掌握外语学习的相关信息,对学院学风建设起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