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民谣的邂逅不期而遇,只一瞬间就碰撞出暴烈的火花,热爱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如果问我三年前最喜欢的民谣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安和桥”。
初闻这首歌,前奏清晰的鼓点让人陶醉,直到宋冬野开口,他独特的嗓音更是直击心灵,朴实的歌词像他在讲述的故事,听者穿越了时空,一同怀念那份感情。
我向来听音乐只“对歌不对人”,但是难免在听歌过程中会品评给歌词。一般每首歌都会有歌词出彩,让听众过耳不忘、记忆犹新的,“安和桥”亦如此。在我看来,“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这几句歌词深得我心。
抱着盒子的女人和擦汗的男人彼此相爱,那些夏天,他们为共同的梦想努力奋斗着,可现实总是充满了残酷,总会给满腔热血的青年劈头盖脸的浇一盆冷水,最终,两个人还是分开了。那些夏天,不会再回来了,也只能被怀念了,“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遗憾/所以/你好/再见”,生活无路可退,看清现实,我们只有向前看。
夜深人静,一个人听着民谣是最陶醉的时刻。翻看评论的我看到了五湖四海的听友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情,我忍不住想去探究宋冬野作词作曲时的感受。
“安和桥”是专辑《安和桥北》的主打歌,为纪念宋冬野逝去的奶奶张先诺和那些关于他成长的种种回忆,听友们对这首歌的感情线争论比较大,有人认为对奶奶的回忆为主线,有人认为个人成长感悟为主线。
我表示理解,但作为宋冬野第一张专辑,创作初衷便有对奶奶的回忆,可见奶奶对他的影响至深,首先反观歌词,“让我再看你一遍”“请你再讲一遍”“让我困在城市里/纪念你”“让我再听一遍/最美的那一句/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这些好像都是专门为奶奶而创作,其次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安河桥承载了自己的太多回忆,“让我困在城市里”“一直往南开”,青春同那些年的夏天一样回不来。
整篇文章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所有的感情忽明忽暗、若隐若现,多种情愫交织,才会有这样的创作。
再经宋冬野的演绎,这些深沉而又让人久久回味。
每次听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重点。
在我看来,民谣有两大法宝,一是平静中带有淡淡忧伤的曲调,总是轻易的将人带入到歌曲的故事中;二是平淡无奇的作词,朴实直接的叙述着发生的故事。
“安和桥”毫无疑问将两者融会贯通,宋冬野用他低沉的嗓音,坚持融入了吉他、大鼓和马头琴的伴奏,用内心平静的讲述着自己的感受,像对朋友的倾诉,像对自己的安慰,像对奶奶的怀念,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真实,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张力,接地气不够表达他的情感,而深情演绎却又没有那么到位,总之,一切发自内心的感受让人听着都刚刚好。
一切至简的东西都充满生机活力,一切真实的故事都直击人心。再听一遍“安和桥”吧,听它咚咚的鼓点、听它安静的诉说,像不像,安河桥下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