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看不见

作者:关雨晴 发布时间:2018-12-22

  我在柴静的《看见》里面写过这么一段心得:高中初度《看见》,只看到了真相,到大学作了半年多学生记者,再次读这本书,我看见了真相后的人性与毫无人性,无力与使人无力。横看成岭侧成峰,复习这本书的收获,竟然比第一次读这本书收获还多,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与感悟,也感谢学生记者这个职位带给我的思考与感悟。

我的山理故事,紧紧地围绕我的学生记者身份展开。

  第一次采新闻,是淄博市的演武大会,在艺术中心大礼堂举办,淄博很多高校都有个人或团体来参赛。我带着纸、笔和记者证,坐在了主办方特地给新闻报道者留下的第三排正中央位置。很多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校领导出席了谁我也没了印象,但我仍然记得那天我手心出汗,手一直没有闲着,记下了很多很多活动内容,还想着回去如何把这一段写入新闻稿件中。

  但我没想到第一次采新闻我就失了误。

  活动规模相当大,策划者用心,一切井井有条,行动迅速,活动结束没两分钟工作人员就已经七七八八地离开场地了,本该去要主持稿的我上了个厕所后就已经找不到能要主持稿的人了,万念俱灰。幸亏当时是有学姐带着我采新闻的,活动规模大,新闻要求很高,为了防止出现失误学姐一直在用手机录音,万幸。第二天一早我把自己写的新闻放在后台想等待有人来审核时,发现昨天十一点四十分的时候学姐就把自己写的新闻发表了。

  那次活动结束时间是十点四十几分。

  印象很深的采新闻经历,除了第一次去采新闻就是春季运动会,春季运动会对我意味着什么呢,是两天,四十八个小时,七个人,整整一个专题,一百五十篇稿子。

  当然不止这些,春季运动会对我来说还是同学都在看台上为运动员加油,而我在二体的操场上的无数次来回奔跑,是早上五点半起床去鸿远楼争分夺秒的添加稿件、审核稿件、发表稿件,还有就是约一个又一个的杰出运动员写专访,绞尽脑汁地想各种角度去挖掘春季运动会的特色与亮点。

  我还记得观众席上的学长扔给操场上唇干舌燥的我和伙伴一瓶又一瓶的矿泉水,我还记得三级跳高项目被体育学院的一名同学破纪录后为了第一个采访他自己狂奔的脚步,我还记得晚上十点四十跑到六楼催写稿子的我们赶快离开的保安大爷。

那天还有人在某乎上讽刺春季运动会的工作人员,我甚至专门找了那个帖子去讲理,贴图打字,长篇大论,也算是没辜负当时将近一年的学生记者身份。

   我崇敬自己曾经专访过的那些老师和学生,感谢那些对我提携照顾以及帮助的学长学姐,也会记得陪我一起在成长成熟路上的朋友。我的山理故事,就是以学生记者身份为主线,和这些人串接在一起。

  再贴一句自己曾经发过的微博:突然关于深度调查新闻有了很多想法,包括但不局限于权益部在做的那些问题,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图书馆占座治理不到位、学生会某些干部以公谋私、空调安装何时提上日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校园记者。还是要搞起来时评,让自己的稿子成为更有思想的稿子,走到舆论的一线,去做学生的眼,帮他们看见最公正最真实的一面,标榜态度。

  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忙碌,也算对得起自己说过的这段话。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