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之余,还有远方

作者:盖奕洁 发布时间:2017-02-09

  自2002年-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举办了15届,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15年中评出160余个感动中国人物,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身份不同,背景不同,却都触动人心,给人以启示,给人以力量。

  他们朴实,脚踏实地,以低调之姿躬身耕耘;他们倾心,潜心悉心,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他们温暖,心怀大爱,在风雨中张开羽翼庇佑一方。在平凡中非凡,于尽头处超越,将理想践行。

  获此殊荣的,毋庸置疑,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人,是我们心目中的榜样。但往往他们的故事,就是当代社会问题的缩影。“有问题的不是孩子,是歧视”,“伤多了就习惯了”,看似轻描淡写的话中实则包含了太多难以诉说的心酸和无奈,甚至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伤。我们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而动容,但同时就像郭小平校长所说的那样:“我不希望这个学校存在下去,我希望这个学校尽快的结束。因为只要这个学校结束以后,说明社会文明的一个象征,说明社会上可以接纳感染着儿童了。”而这就是小平校长一直奋斗,希望看到的“远方”。

  同样,令人感动还有扎根于大山深处36年的教师——支月英。她说:“别人都说我是傻子,但我觉得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不然这些孩子就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当人们在“付出与回报要成正比”这样一种价值观的长久覆盖之下,内心里对于美的追求和奉献意识在不经意间就会越来越淡漠,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名为利奔波时,生活节奏随之越来越快,心再也静不下来,感动又从何谈起?我们呼唤正能量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形成一种强迫的重压,而是让脚步慢下来,抬头看看阳光,等等灵魂。并不是只有功成名就才叫成功,做一位“良善”的人,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安逸,让爱发光放热,才是这个社会真正所需要的。

  所以,我们欣喜于这些榜样的存在,让我们感动于人性之美。诚然,榜样的精神是伟大的,但同时,榜样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总是指望着通过这些模范人物来解决社会问题,但我们却可以透过榜样来传承社会精神。毕竟,我们树立榜样是为了有朝一日不再需要榜样。人人自知,人人向善,人人有爱,社会便会一片祥和。 

  “感动中国”已经进行了15个年头,每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们都收获许多感动,而每一年将要开始的时候,我们期待感动已经在路上。15年了,变换的是人事,不变的是感动;流走的是光阴,长存的是温暖。15年了,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问题背后的思考,眼泪之后的行动,为了美好的远方而努力,而奋斗,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走好当下的每一步,迈向新的春天。
  待到山花烂漫时,远方还远吗?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