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毛线

作者:马梦颖 发布时间:2015-12-08

  深冬的严寒竟来得这样早,像是盼望着过年的孩子一般蠢蠢欲动,早早得前来,带着呼啸而过的北风与漫天挥洒的飞雪,降临在这片土地上,仿佛眼角还挂着些许得意的目光,以至于当我把最后一件外套穿上却依然无法寻得温暖时,我终于将目光转向离家前被奶奶塞在行李箱中的毛线衣,熟悉而又陌生,我将它打理平整,手指触过那一行行厚实而紧密的毛线扣,我觉得不会再寒冷了。

  记忆中,秋冬的奶奶总是与冒险相伴,两只干瘦而灵巧的手轻盈的摆弄着各种各样的针,用毛线编织起一个个有关于温暖的希望。就像是在昨天,窗外北风冲撞着关的严实的窗,屋内的暖气旺盛辛勤的工作着,我与奶奶面对面坐着,中间是一大堆刚刚洗过晾干还隐约带着些许皂角香味的毛线,我将小小的手伸在胸前,奶奶则将刚理好的毛线在我的双手之间绕着圈,过不了多久,我便叫了起来“太沉了,我端不住了”,奶奶便拍拍我的头,把我手上的毛线取下来捆成一团,再接着缠。下雪的午后,太阳总是躲在云彩后面,年少无事的我便常常在理毛线和缠毛线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温暖的下午。我有时问奶奶是怎么学会打毛线的,她便咯咯地笑着“我也不知道呢,好像一下子就会了”。 因而,我常以为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在技艺纯熟且勤劳的奶奶的努力下,家里每个人都有了奶奶的毛线勾勒的温暖,爷爷时常要用的护膝,妹妹那五颜六色的手套,妈妈则总爱新的花样,经常把印着新款毛衣的广告带回,摆在奶奶面前,奶奶就拿出花镜,开着台灯,仔细地算着长短与针扣的数量,时不时转身让不断长大已经不再有一整个下午陪自己理毛线的我帮着算数,而我身上则永远不缺乏奶奶的作品,奶奶总是带着花镜量着我的身高与胳膊,一面看一面说我又长高了多少,每隔几周便将那还挂着针的半成品套在我身上试大小。每当我穿上新的毛衣,他总是不停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因为笑容的原因更多了些,就像画家看着自己的作品一样,满足而兴奋。

  然而越来越暖和的天气让我渐渐不得不脱下毛衣,穿上了更薄的长袖衫过冬,爷爷的护膝早已经买了新的,妈妈的广告里也少有毛线衣出现,妹妹也已经不常戴手套了,奶奶用来缠毛线的下午变得少有,更多的时候是她在费力地眯着眼数行数来给自己织一双小小的毛线袜子,衰老的她好像再也没有了力气去织一大件毛衣,或是在灯下准确的算一遍复杂的扣数,岁月悄悄地到来又走开,她没有夺走奶奶双手的灵巧,未夺走她数十年的勤劳,而是带走了她原本充沛的精力,带走了家人们对那丝丝缕缕倾注着心血的毛线的依赖,当然好像只有我愿意在衣服里面套一件小小的毛背心,在那最冷的时节抵御冷风的侵袭,奶奶说过,毛背心是可以护心的,她就是这样度过了数十个北方的寒冬。

  奶奶的毛线就这样一根接着一根一圈接着一圈贯穿了我的温暖岁月,包裹了逐渐长大的我,她用双手帮我抵御了劲吹的寒风。

  而当我上大学之前的暑假里突然提出要学习打毛线时,奶奶先是惊奇,然后绽放了兴奋得笑容,她翻出毛线,又重新用水漂洗,我们相对而坐,中间则是刚刚洗好晾干还隐约带着皂角香味的一小堆毛线,窗外是夏日的艳阳,风扇不停地摆着脑袋,我伸开手,奶奶将毛线在我大大的手上绕着圈。干净的毛线仿佛带我回到了许多年之前的下午,我不禁问:“织毛线难吗?”奶奶笑笑,没有答话。

  在奶奶干瘦而灵巧的双手的指导下,我的手却完全不听使唤,笨拙的针好不容易起好了扣,又在织的时候一下子从线里面滑了出来,只得从头开始,奶奶则是显出一副见惯不怪的神情继续一遍遍的示范与补救,把我漏掉的针扣补回来,把滑出的针再补上,把我紧到抽不动针的线起松一点,又把快脱落的线绕回来。终于,我渐渐掌握了一种针法,并断断续续地织了一小块,这时距离刚开始学已经过了一周多了,看着自己惨不忍睹的作品,我不禁又问奶奶那个问题:你是怎么学会打毛线的?,她又咯咯地笑着“我也不知道呢,好像一下子就会了”。

  登上去上学的火车,箱子里装着一团毛线与几根针,以及奶奶最后时刻塞进来的那件我不再长个那年她精心织的毛线衣,我怀着憧憬走过了秋天,走进了冬天。

   转眼间,雪花飞舞遮住了视线,挡住了本应该明亮的冬阳与天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我终于又想起了衣柜中的毛线衣,我心怀感激地穿上,套上外套,再次走进了外面的世界中,我想象着无数个我不在家的夜晚,奶奶自己坐在电视机前面,一边看电视,一边织着手中的毛线,也许她会有那么一瞬间感到孤独,但是一团团毛线填满了夜空的空寂,那是她用手去温暖晚辈们遥远的心。

  奶奶说的很对,毛背心可以护心。

  抽屉里是那团自从被我带来就一直没怎么动过的灰色毛线,电话那端,几百公里之外的奶奶正开心的跟我讲着手套的织法,丝毫没有注意到我早已经被她的话语落在了后面,什么上针下针锁扣之类的一概没有听懂,但是听到奶奶幸福的嚷嚷着,我也同她一样的幸福。

  大概我永远也不会有那么一天,有“我也不知道呢,好像一下子就会了”的体会,我笨拙的双手也永远离着奶奶差了不知多少,但我却永远为那无数个缠毛线的下午而着迷,为那一件件毛衣而感到欣慰与温暖,那是奶奶完美的作品,是她干瘦的手传递温暖,是一团永远无法忘记的感动与眷念,那是奶奶的毛线。

  羸弱的冬阳下,世界顿时变得温暖。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