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2015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以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传递青春正能量、共筑美丽中国梦”为主题,广泛动员,认真部署,引导学生贴近实际,积极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心弱势群体,彰显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学院“追梦者”实践团队走进贫困山区淄川区太河镇西余粮村等困难地区,“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实践团队将实践主题着眼于农村留守老人,“探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实践团队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等等。各团队围绕实践主题,纷纷开展了义务支教、爱心捐赠、素质拓展、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帮扶特殊群体,传递了爱心,送去了温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了一份微薄力量。
关注社会热点,增强社会公众民生意识。学院“问药行知”社会实践团队、“益生菌”社会实践团队、“稷下绿源”社会实践团队等实践团队,立足药品、水质、生活垃圾、农村环境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先后深入山东省各地市,广泛开展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政府机构,深受重视。同时,各实践团队深入社区,走进农户,广泛宣传普及各类文化知识,提高了公众的认识水平,增强了公众的民生意识。
贴近专业实际,注重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学院大学生坚持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立足本专业,先后走进淄博、滨州、东营等地的山东江化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淄博永大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金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同学们在企业一线开展实践调研、岗位体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专业课学习情况,查找课程学习的不足,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在实践中磨练了意志,进一步浓厚了学习兴趣。
加强文化保护,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学院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围绕黄河山东流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流失、淄博市民风民俗、古城文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实践主题,走进实践地,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深入观察体验,了解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记录地域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分析地域文化对地方建设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形式呼吁当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推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等等。
在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学院共组建团队达百余支,参与人数达到900余人,各团队在实践中累计发放调查问卷、宣传单页达8000余份,共提交社会实践总结报告百余份,学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被各大报刊、电视台等媒体给予宣传报道,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