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经典,启迪心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驻校作家春季系列活动结束

作者:闫兴奎 发布时间:2015-05-14

  继我校去年十月举办“金秋文学周”系列活动后,5月4日至5月11日,我校再次邀请驻校作家走进校园,开展驻校作家长篇小说研讨会、文学沙龙及作家授课活动。

  5月8日上午,由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联联合主办的“驻校作家长篇小说研讨会”在鸿远楼九楼会议室召开。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省作协副主席谭好哲,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小说评论》主编、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十月》副主编、著名作家宁肯,山西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王春林等外地专家,驻校作家赵德发、徐则臣、李浩,校党委副书记张宇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国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相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中,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就驻校作家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乾道坤道》、《耶路撒冷》、《镜子里的父亲》展开研讨,或论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叙事格局,或论作家的道德高度和世界视野。在高度评价四位驻校作家在当代文坛的地位和杰出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三位到会的驻校作家结合个人创作实践谈了相关看法。

  

1431597091210115.jpg


   5月8日下午,驻校作家与淄博市作家、热爱写作的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活动。驻校作家徐则臣、李浩,淄博晚报副总编郝永勃、淄博市文联创作室主任田裕娇、山东省签约作家闵凡利、淄博市作家宗利华、诗人杜立明、刘冲,文学院副院长张艳梅参加活动。活动中,徐则臣、李浩两位作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创作过程与各位文学爱好者进行讨论。徐则臣由《耶路撒冷》中“到世界去”这一观点抛出“世界到底在哪里”引发大家思考。随后李浩讲述他完成小说《镜子里的父亲》是总结自己的经历以及对时下的认知。人生本就该是不断犯错不断改正进而提高的过程,没有错误便不会提高。最后,张艳梅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自己的欢笑、哭泣,将这些经历融入到写作中,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驻校作家授课也是此次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李浩,赵德发分别走进课堂为文学院学生亲自授课,吸引到很多老师和其他同学慕名前来。李浩从当代小说研究的角度与同学们交流共八课时。从作品创作的角度启迪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小说创作,“作家是讲故事的人,是教育家和魔法师,一个大作家集三者于一身,但魔法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这一席话让同学们认识到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赵德发则围绕宗教文化的产生与传播与我校师生进行交流。赵德发形象地把宗教比作“人类想象的彩云”,由此引申到宗教的种种定义,并介绍世界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宗教应体现宽容、博爱、悲悯,不能偏狭、冷酷、嗜血,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应该致力于谋求人类共同的福祉”,赵德发如是说。随后,他又从宗教的三大因素、世界宗教概况、宗教文化的传播与冲突等几方面介绍多彩的宗教文化。   

  作家走进课堂授课的形式在此前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此次活动是教育界与文学界的创新,对在校大学生与教师来说无疑是提高自己、升华自己的机会。此次驻校作家春季系列活动的举办在学校内外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我校的学科建设,提高我校师生文化修养。驻校作家的影响力不应仅局限于作品,更要深入校园,深入学生内部,用文学的感染力去熏陶学生,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