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赵德发、李浩、徐则臣作品研讨会召开

作者:李曜 发布时间:2014-10-28

    10月28日下午,由教务处、校团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金秋文学周”系列活动之张炜、赵德发、李浩、徐则臣作品研讨会于2号教学楼210室召开。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日照市文联主席赵德发,河北省作协专业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解放军艺术学校客座教授李浩,青年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徐则臣,第三届泰山文学奖获奖作家宗利华,山东70后女作家群代表作家郝炜华,淄博晚报副总编郝永勃参加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艳梅,盖光,党总支副书记宋红丽,副院长吕逸新,办公室主任瓦永乾和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张艳梅主持会议。


DSC_0012_meitu_1.jpg


会议伊始,张艳梅对我校驻校作家计划和“金秋文学周”系列活动的开展作了说明,并对与会的作家和教师作简单介绍。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唐长华、王晓梦副教授分别对张炜和赵德发的作品进行研讨。经过对张炜作品的分析研究,结合自身的阅读写作经验,唐长华认为作为一个纯正作家最大的影响就在于作家的人格,并从文化资源和知识分子价值两方面阐明“批判”和“悲悯”的观点。而王晓梦则是通过自己日常生活叙事、亲身感受着重讲了赵德发的作品《农村三部曲》,称感动于其中的恋乡情节。盖光发表讲话,他提出70后作家是历史与现代的接续者,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70年代以前的作品往往只关注人民生活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层的挖掘。随后,郝永勃、马廷新副教授、李晓伟博士分别对四位作家作品的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70后作家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救赎意识,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守知识分子写作的观点,并从作品的叙事方法,写作题材等方面做出阐述。

赵德发、李浩和徐则臣分别就自己的看法作出讲话。赵德发表示,前边几位老师对于70后作家的分析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并对自己近期正在创作的作品《人类事》进行简单介绍。李浩幽默的表示尽量减少说“谎话”的次数,用行动证明自己,喜欢倾听的他与徐则臣先生共勉,经常读徐则臣推荐给他的书。徐则臣则从他自身谈起,喜欢法律却偶然进了中文系,因为偶然读张炜的《家族》一书受到启发,走上写作的道路。“只要认真干一件事,总会干好”徐则臣说道。三位作家分别留下珍贵的墨宝,会议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张炜、赵德发、李浩、徐则臣作品研讨会召开标志着我校“金秋文学周”的开幕”。据悉,《作家与他的时代》《传统文化与你我他》《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三场主题报告会将在我校三号教学楼报告厅陆续举行。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