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交流会顺利开展

作者:解浩 发布时间:2014-09-19

        大学生群体正处在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有助于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但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饮食消费行为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这方面处于一个影响身心健康的盲区。

  一、大学生群体饮食消费存在的问题

  1、不吃早餐或早餐饮食质量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重视早餐,许多科学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高的学生,其数字运用、创造性想象力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均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让大学生意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了解早餐的食物种类、数量和营养搭配情况就显得格外重要。

  2、摄入过多零食。大学生喜欢吃零食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女生。零食中含有的能量、营养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而且多数零食味道浓厚,过于香甜或咸鲜,脂肪和糖、盐的含量较高,既影响大学生进食正餐的胃口,又容易造成钙、铁、锌、碘、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和流失。

  3、青睐洋快餐。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洋快餐普遍肉多、菜少、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比如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淀粉,但用马铃薯炸制的薯片、薯条中却吸收大量的油脂,能量增加、维生素被破坏,是典型的垃圾食品。

  4、偏爱油炸食品。油条、油饼、油炸花生、煎鸡蛋等油炸食品经高温烹调后,可产生有致癌风险的物质,因此此类食品不宜多食用。

  5、校外就餐。随着大学校园周边餐饮商业网点的增多,学校周边餐馆、街边小店、小摊上每天都有不少大学生前来消费,但这些地方大多证照不齐、条件简陋、环境恶劣,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6、饮水量偏少。很多大学生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经常造成饮水量不足,往往是口渴难耐时才暴饮。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里面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它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7、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还突出表现在每餐主食摄入偏多,而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较少。蔬菜和水果能够为人体提供每日以及长期健康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它们还能增加体内膳食纤维含量,有助于体内酸碱平衡,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的膳食营养状态。

  8、饮食活动不规律。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日三餐进餐时间和进餐间隔无规律、三餐的食量分配也不规律的现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饮食不规律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脾胃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长期不规律饮食会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

  二、大学生群体形成健康饮食消费的对策

  1、帮助大学生获得科学正确的营养知识。营养知识告诉人们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能够有效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等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会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全面开展营养教育和宣传,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膳食营养观念。形成的正确膳食营养观念,是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人体只有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元素才能有效地维护身体健康。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营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进行食物消费,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优化膳食结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平衡宝塔,对大学生的营养问题实行干预措施,全面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同时,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自我实践对其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也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饮食实践,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益的食谱和摄食方式变成一种好习惯,自觉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是基础,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是形成健康行为的动力,而养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则是最终目的。在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帮助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将营养知识和营养观念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