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学生管理,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7月1日下午,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在12号教学楼学院会议室举行2011级班级导师工作交流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思灵、院长易维明、党总支副书记曹玉霞、副院长王淑君、巴连良、李志合及11级全体班级导师参加此次交流会。
辅导员朱婷婷为各位导师提供了《学生手册》,便于导师熟悉学生工作相关政策和制度。各位导师就班级工作进行了积极讨论,有的导师就个人班级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考研意愿进行分组,通过个人介绍、单独交流等方式对学生深入了解,努力掌握每位学生的发展状况;有的导师通过班会、个人谈话、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帮助学生成功联系江南大学的夏令营活动;有的导师对学生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的导师建议,可以树立优秀学生榜样,推进学风建设,并且在就业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提供明确的就业方向。
易维明首先肯定班级导师的工作,班级导师制是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学院在全校内首先实施此制度一个月以来,取得良好成效。班级导师们积极与学生加强交流,在考研就业上进行引导,开展专业性活动,通过展览或制作图集等形式展现学生优秀作品,提高学生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
曹玉霞为班级导师们提出工作要求,熟悉学校及学院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尤其是11级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就业学生,除专业技能外还需储备必须的就业素质及能力,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
张思灵讲到,班级导师们根据学院特色进行创新,明确班级导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三个问题,并提出“三个”导师观念,即做学生的心灵、学业、生活导师,尤其是心灵导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提高道德素养,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