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机械工程学院“博学讲坛”系列活动在12号教学楼421教室正式拉开帷幕。第一讲请到了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京龙教授就“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修养”这一主题为我们展开演讲。机械学院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王京龙从“为什么要修养、修养的目标、修养的标准、修养的方法与内容”四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关于大学生的素质修养问题。首先,他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修养:“修”为修理,“养”为滋润。修养体现在生活小事中,我们需要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注意修养问题。靠我们修养和能力,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是人的本能。接着,王教授讲述了东西方、中国古现代修养标准和要求的不同:东方文化求“善”,西方文化求“真”;中国古代要求“道义”,而中国现代要求“功利”。同时他指出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责任,其中所经历的困难和磨砺,都是对人的滋养。在全球化的现代,文化也需要融合,修养则需要吸纳不同的文化。最后王教授给学生指明了修养的方法并给出了建议。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很好的认识了中国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素质修养问题,也对个人修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伊始,王京龙从“为什么要修养、修养的目标、修养的标准、修养的方法与内容”四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关于大学生的素质修养问题。首先,他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修养:“修”为修理,“养”为滋润。修养体现在生活小事中,我们需要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注意修养问题。靠我们修养和能力,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是人的本能。接着,王教授讲述了东西方、中国古现代修养标准和要求的不同:东方文化求“善”,西方文化求“真”;中国古代要求“道义”,而中国现代要求“功利”。同时他指出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责任,其中所经历的困难和磨砺,都是对人的滋养。在全球化的现代,文化也需要融合,修养则需要吸纳不同的文化。最后王教授给学生指明了修养的方法并给出了建议。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很好的认识了中国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素质修养问题,也对个人修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