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0

一个古老而太平的年代里,少年清崎策马而行。达达的马蹄声中,少年四处游走......游和走是为了找寻那谒拜不到的历史少年。

告别了初春美丽的景象,少年清崎已连同马身在风光旖旎的江南了。这江南的春,苏堤杨柳早已吐遍新绿,山色塔影映入西湖中,游船画舫色彩斑斓,笙管萧萧莺歌燕舞,一片华丽迷离的美,无不彰显出盛世的繁华。

少年清崎牵着马,下了石桥,远离了喧嚷,远处风吹起了大大的经幡,上面红边白底黑字书有渡昶客栈,昶即舒畅,来到这里,少了北方粗犷之气,多了一份秀美。清崎仰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曾经的万丈金光渐渐隐去,渡昶客栈掩映在一片茂盛的芭蕉林中,芭蕉长势正好,绿得惹人爱怜。

古朴的客栈生意动人,将马儿饮去。清崎在客栈内一角落坐下。一位老者精神矍铄,桌上一盘牛肉,一盅酒,正在给几个孩童讲故事,清崎闭目专注听了起来......

战长安

那是个不太平的年代。唐天宝年间,昔日繁华的大唐被一个战火纷飞的乱世所代替。有名的安史之乱正在上演。

叛军的狂野侵占还在继续。华清宫,华清池,那个喜欢吃荔枝,能羞花的贵妃哪里去了?她倾国倾城的笑换来了多少百姓的颠沛流离?她华美的霓裳舞下流淌着多少将士的鲜血?大明宫,在硝烟中哭泣......

老将郭子仪扬威沙场,他以他花白的长发和胡须昭示后人:大唐还有老将在......其实不光这样,少年额哲,上官大将军的儿子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上官大将军骁勇威猛,驰骋沙场之上,杀敌无数,而上官额哲,虎父无犬子,一样英姿飒爽。

额哲从小饱读诗书,而且下笔如有神。同街有一户贞观年间来长安的东洋人家,教会了他东洋武士的刀法,少年越来越骁勇。这一年的安史叛乱,少年额哲随父出征,英勇作战。

胜利的前一年,在长安城菊花绕丛的季节,额哲摔下了马,永远闭上了他那澄澈的眼睛。从此以后,长安再也没有了额哲,没有了曾经的少年。

抚平内心激起的想念,清崎上了楼,木楼以它经久的气息吸引着他,踩着咯吱的楼梯,清崎留下了在夜晚的温暖。江南的风润这少年气盛的背影,暮色悄悄打量着房间,亦打量着陌生的清崎。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馨而又香甜,在这里已是繁忙,早茶饮尽,转眼间天就沉下去了。

清崎踏上青石板,自在悠然,石桥下的河上有出航的渔船,粼粼的水面漾起涟漪,引人遐思。头顶飞舞着许多蜻蜓,一会儿飞到远处,一会又旋过头顶,清崎望着这些预示下雨的小精灵,思绪翩跹:曾经有一个少年,对蜻蜓也如此钟爱......

木虽是少年天琛的家乡,古镇在他十五年的记忆里十分美好。

翩翩的蜻蜓在多雨的木虽总是飞得很低,因为翅膀上沾了重重的水汽。看蜻蜓们闪着若有若无缥缈的羽翼,像极了天琛儿时的邻居扑闪着长长地睫毛,睫毛下是那双如水般澄澈的汪汪大眼睛,犹记得翩翩裙摆下衬着一对娇小的足,那个巧笑倩兮的女孩......

巷口的阿婆是位温和老人,她总是坐在那块有棕色印记的石板上,倚着她那据说祖传下来的杉木。天琛听隔壁的太公说起过,阿婆的祖上是京城很有名的钱庄的东家,后来被土匪打了劫,就躲到这镇子里来了。天琛每每想到此时,阿婆总大喊:天琛!蜻蜓从你网子里跑掉了!他总是对阿婆微微一笑,便又投入到与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了。

孩子们都说蜻蜓是个笨家伙,他们都会捉到很多的蜻蜓,然后大汗淋漓地迈到石阶上,目的地是天琛隔壁太公的小院。太公会给天琛他们讲神话故事,报酬是孩子们捉到的蜻蜓,那些仙风道骨飘渺的故事很是吸引大家。然而天琛一次闯入后院却发现了太公的秘密,老人将那些益虫蜻蜓放回大自然,年幼的天琛当然不会明白太公的做法,甚至一段时间没接受太公捏的泥人。

茶籽店是木虽众多的店铺当中的一家,就在天琛家在的巷子后面。茶籽店的老板姓姓一个十分奇怪的复姓,天琛用了十五年也没搞清楚,而以后也不会有机会。就在这店铺中,不料,不知几更后,从一个小火苗开始,这里的火势蔓延了整个巷子。被呛人的烟熏醒,爹娘拉起天琛就跑了出去,可天琛奔入了阿公家,蹒跚的老人倒倚在树干上后认清了天琛;阿婆伶仃一人,要去救她......不幸救出阿婆之后,天琛倒下了。那个活泼的木虽少年,再也不能去捉蜻蜓了......

木虽还会飞舞着蜻蜓,那是天琛在笑......

蜻蜓飞过后,这细雨密如丝下起来,交织在如梦幻的江南,清崎坐在船头,听橹声欸乃,远处的石桥在雨中越发的明丽,端庄。朦胧的烟雨中,一位少女撑着一把油纸伞姗姗从远处走来,映衬着江南的亭阁、古楼,黑瓦白墙,千回的巷陌,湿漉漉的古镇闪着雨中的微光,绰约而美好。

渔舟轻轻划过河面,渔人立在船头,仿若一个传说。河水人家,前面莫非是一个渡口?那熙攘之声传过耳际,渔人在唱那首经久的曲子《离思》,亦带清崎进入那个少年的故事.....

那年扶桑远

北岛商号在小城和其他商号一样都不是唐朝人开办的,是从唐都东方的一个岛国飘洋来的。有穿着笨重袍子的新罗人,有带着小猴子表演杂戏的吉普赛人,最稀奇的是叼着大烟斗两只硕大鼻孔冒烟的蓝眼睛洋人。少年佐寒是染坊的一员,他总是喜欢上街:去逗逗淘气的猴子,更多的是去洋人的店里看西洋画:那彩色渲染的大桥、美轮美奂的城堡、威风的骑士,还有雍容华美的贵妇人。

北岛商号的小姐茵子是这条街上的名人,她温柔娴淑,会插花、茶艺,还会说这里的方言。有一睹茵子芳容的人说她比当今的贵妃还漂亮。在清明的踏青会中,佐寒,气盛的少年,为艳丽的桃花坞后这茵子的优雅举止而称赞不绝。一方香水手帕成为了这份情思绵延的红线。

这样过了两年,两年的细水长流,两年的声息,唱出了离别的笙萧。渡口送别,迷津不舍......

那年扶桑远,渺茫尽渺茫。渡口你乘船告别我们回故乡,此去一行相隔千里、海中飘荡。曾经的夕阳,妩媚遮你忧伤;逝去的月光,笛声近你脸庞......

烟雨浩渺,渔舟乘着暮色归航,再品着橹声唱晚,渔人歌罢,这江南的晚风拂着细雨,亦拂着少年清崎的心。

第二天,雨停了,一地落花。

楼下的芭蕉被雨淋后越发得新绿,闪着雨后的微光。楼檐上的雨水滴答滴答,细碎动听;石桥之下,渔歌、小舟、橹声、少女、烟雨人家,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少年清崎上马前行,继续他的游走。别了,江南,这太平年代里的游玩,不仅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还有对那些少年们的谒拜。他们,是国家的少年,是历史的少年。清崎忽然想起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大学生艺术中心231室)

电话:0533-2782236 邮箱:xtw@sdut.edu.cn

版权所有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