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缺少,所以分外期望;因为缺少,所以要在他人身上弥补;因为缺少,所以会不顾一切。
布奇的世界是残缺的,他有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没有快乐的童年。父亲是个 惯犯,经常无缘无故的打人,因为经常挨打,所以布奇变得很暴力。可是暴力的他却看不得孩子挨打,看到大人打孩子,他就会很愤怒,恨不得杀了那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他有个不完美的童年,所以他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实现孩子所有的心愿。
布奇是个逃犯,在他劫持了幼童菲利普作为人质逃跑后,他没有以一个劫持犯的身份同菲利普相处,反而处处关心着小菲利普,不让他受到伤害,即使是自己的同伴也不可以欺负他。他带着菲利普去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没有束缚的完美世界。
与其说这是一个劫持犯与被劫持者的逃亡之旅,不如说这是一个父亲带着儿 子的探险之旅。布奇缺少童年的快乐,所以想在菲利普身上实现。同样地,菲利普也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严厉的母亲对他严加管教,不许顽皮,不能过万圣节,甚至没有吃过棉花糖、没坐过摩天轮,小小的奢望都会变成泡影。于是,在被布奇带走之后,他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新奇。在布奇身边,他可以连喝四瓶汽水,可以坐在车顶大喊大叫,可以光明正大的穿万圣节的幽灵衣服,即使这套衣服是他偷来的,他可以写下自己的心愿。他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感动,或许就在一念之间。布奇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让我感到仿佛有 一股暖流流入心房。他把行驶的汽车当作时光机,让菲利普坐在他驾驶的时光机上,去做所有想做而曾经却不被允许的事。他们一起经历了最快乐的逃亡过程,危险、艰难,却很刺激。这是属于两个人的快乐,属于两个人的幸福。菲利普与布奇的身世如此相像,布奇在菲利普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因此布奇将自己年幼时渴望却不曾拥有的爱全部给了这个被他劫持的孩子,他仿佛看见了理想的完美世界,那么近,就在手边,可是却那么虚,拼命的抓却抓不到……
其实我感觉布奇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明明是个逃犯,却看不得别人斥责孩子。于是,在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因为弄脏车子而遭到母亲斥责后,他拼命地压制住怒火,不让自己伤害那个母亲,最终劫持了他们的汽车。看到农夫随意斥责殴打孩子后,他再也忍不住了,即使这个农夫收留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住的地方,为他们提供早餐。他将农夫绑住,命令他抱起孩子,真心实意的对孩子说一声:我爱你。 农夫屈服了,可是随意的敷衍更是惹怒了布奇,若不是菲利普的一枪,或许他会杀死那个农夫。或许是布奇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因爱生恨,眼里容不得沙子,容不得对孩子不好的人存在。可也是菲利普的这一枪,彻底毁掉了布奇追寻的完美世界。布奇的阿拉斯加成了遥远的梦,追寻的完美世界变成了永远的奢望。
布奇是个杀人犯,是个逃犯,可是他的身上从来都不缺少爱。在影片开头他与同伴劫持菲利普时遭到拿枪老人的阻止而开枪射击他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他大声呼叫:不要开枪,那样会伤到孩子。他是被迫才劫持的菲利普,他时刻警告同伴不要伤害孩子,他会留下菲利普而抛弃同伴,甚 至牺牲同伴。他会对那个斥责孩子的母亲不屑一顾,反而对那个顾家的男人充满敬意。他会以死威胁那个农夫让他对孩子说:我爱你,虽然遭到了菲利普的误会而挨了枪子。
布奇明明是个逃犯,却让人恨不起来。他的一生只杀过两个人,伤害他母亲 的人和伤害菲利普的人。当警察把他包围住以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他让菲利普的母亲亲口答应他她会经常带着菲利普去做摩天轮,会给他买棉花糖他,最后让菲利普戴上面具,像一个幽灵一样飘到母亲身边。菲利普走了,可是就快到他母亲身边的时候,菲利普突然掉过头跑到布奇身边,紧紧的抱住布奇。那一刻,我落泪了,本是两个素未平生的人,却阴差阳错的在一起相处了那么久,菲利普离不开这个曾给他美好时光的人。可是命运就是会捉弄人,就在他想自首的那一刻,却被那个该死的狙击手打死了,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完美的结局就这样被破坏了。布奇那张还没掏出来的明信片以及他还没说出的心愿,都随着他一起飘向了另一个世界。
突然发现即使是人们苦苦寻求的完美世界也处处充满着瑕疵,看似和睦的家庭,看似安稳的社会,看似和蔼的店员,以及那看似好心的农夫,都有着令人厌恶的一面。或许人们苦苦追寻的完美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亦或许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亦或许只是一个完美的梦。
空旷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布奇只能最后一次留恋。
凌乱的钱币,孤零的面具,布奇却再也见不到那个可爱的孩子。
阿拉斯加,布奇永远的梦,梦中的完美世界……
布奇的世界是残缺的,他有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没有快乐的童年。父亲是个 惯犯,经常无缘无故的打人,因为经常挨打,所以布奇变得很暴力。可是暴力的他却看不得孩子挨打,看到大人打孩子,他就会很愤怒,恨不得杀了那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他有个不完美的童年,所以他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实现孩子所有的心愿。
布奇是个逃犯,在他劫持了幼童菲利普作为人质逃跑后,他没有以一个劫持犯的身份同菲利普相处,反而处处关心着小菲利普,不让他受到伤害,即使是自己的同伴也不可以欺负他。他带着菲利普去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没有束缚的完美世界。
与其说这是一个劫持犯与被劫持者的逃亡之旅,不如说这是一个父亲带着儿 子的探险之旅。布奇缺少童年的快乐,所以想在菲利普身上实现。同样地,菲利普也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严厉的母亲对他严加管教,不许顽皮,不能过万圣节,甚至没有吃过棉花糖、没坐过摩天轮,小小的奢望都会变成泡影。于是,在被布奇带走之后,他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新奇。在布奇身边,他可以连喝四瓶汽水,可以坐在车顶大喊大叫,可以光明正大的穿万圣节的幽灵衣服,即使这套衣服是他偷来的,他可以写下自己的心愿。他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感动,或许就在一念之间。布奇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让我感到仿佛有 一股暖流流入心房。他把行驶的汽车当作时光机,让菲利普坐在他驾驶的时光机上,去做所有想做而曾经却不被允许的事。他们一起经历了最快乐的逃亡过程,危险、艰难,却很刺激。这是属于两个人的快乐,属于两个人的幸福。菲利普与布奇的身世如此相像,布奇在菲利普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因此布奇将自己年幼时渴望却不曾拥有的爱全部给了这个被他劫持的孩子,他仿佛看见了理想的完美世界,那么近,就在手边,可是却那么虚,拼命的抓却抓不到……
其实我感觉布奇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明明是个逃犯,却看不得别人斥责孩子。于是,在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因为弄脏车子而遭到母亲斥责后,他拼命地压制住怒火,不让自己伤害那个母亲,最终劫持了他们的汽车。看到农夫随意斥责殴打孩子后,他再也忍不住了,即使这个农夫收留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住的地方,为他们提供早餐。他将农夫绑住,命令他抱起孩子,真心实意的对孩子说一声:我爱你。 农夫屈服了,可是随意的敷衍更是惹怒了布奇,若不是菲利普的一枪,或许他会杀死那个农夫。或许是布奇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因爱生恨,眼里容不得沙子,容不得对孩子不好的人存在。可也是菲利普的这一枪,彻底毁掉了布奇追寻的完美世界。布奇的阿拉斯加成了遥远的梦,追寻的完美世界变成了永远的奢望。
布奇是个杀人犯,是个逃犯,可是他的身上从来都不缺少爱。在影片开头他与同伴劫持菲利普时遭到拿枪老人的阻止而开枪射击他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他大声呼叫:不要开枪,那样会伤到孩子。他是被迫才劫持的菲利普,他时刻警告同伴不要伤害孩子,他会留下菲利普而抛弃同伴,甚 至牺牲同伴。他会对那个斥责孩子的母亲不屑一顾,反而对那个顾家的男人充满敬意。他会以死威胁那个农夫让他对孩子说:我爱你,虽然遭到了菲利普的误会而挨了枪子。
布奇明明是个逃犯,却让人恨不起来。他的一生只杀过两个人,伤害他母亲 的人和伤害菲利普的人。当警察把他包围住以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他让菲利普的母亲亲口答应他她会经常带着菲利普去做摩天轮,会给他买棉花糖他,最后让菲利普戴上面具,像一个幽灵一样飘到母亲身边。菲利普走了,可是就快到他母亲身边的时候,菲利普突然掉过头跑到布奇身边,紧紧的抱住布奇。那一刻,我落泪了,本是两个素未平生的人,却阴差阳错的在一起相处了那么久,菲利普离不开这个曾给他美好时光的人。可是命运就是会捉弄人,就在他想自首的那一刻,却被那个该死的狙击手打死了,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完美的结局就这样被破坏了。布奇那张还没掏出来的明信片以及他还没说出的心愿,都随着他一起飘向了另一个世界。
突然发现即使是人们苦苦寻求的完美世界也处处充满着瑕疵,看似和睦的家庭,看似安稳的社会,看似和蔼的店员,以及那看似好心的农夫,都有着令人厌恶的一面。或许人们苦苦追寻的完美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亦或许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亦或许只是一个完美的梦。
空旷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布奇只能最后一次留恋。
凌乱的钱币,孤零的面具,布奇却再也见不到那个可爱的孩子。
阿拉斯加,布奇永远的梦,梦中的完美世界……